米洛斯的维纳斯学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学案

ID:12854800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9

米洛斯的维纳斯学案_第1页
米洛斯的维纳斯学案_第2页
米洛斯的维纳斯学案_第3页
米洛斯的维纳斯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米洛斯的维纳斯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米洛斯的维纳斯》学案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对“残缺与完美”的感悟。2、深入探讨重要语句,体会句子含义。教学过程:一、预习阶段1、积累字词攫住出神入化矫揉造作标新立异毋庸赘言调和典型丰腴洋溢魅力臂膊不可思议一览无遗销魂勾魄奇谈怪论顺理成章迥然不同包孕绝伦抑或玉笏驰骋譬如2、初读课文①勾画出能够直接和间接陈述或解说作者观点的语句。②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二、课堂活动1、解题:介绍米洛斯的维纳斯。2、理清文章思路(1)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引出由观点产生的两个问题:1、维纳斯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

2、2、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2)我们可以把文章结构分成三个部分,明确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1—3段):正面阐述维纳斯雕像“必须失去双臂”§   第二部分(4—5段):反面论述维纳斯雕像不可不失“双臂”。§   第三部分(6—7段):侧面探讨维纳斯雕像只能“失去双臂”。3、师生共同探讨问题一:维纳斯为什么必须失去双臂?浏览课文的第一、二部分(1-5段),勾画出你认为与这个问题有关的语句。方法指导:找关键句的过程就是筛选文章重要信息的过程,筛选信息的方法:注意上下文联系,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关键句、探讨作者的观点,领会文章所表达的

3、思想。同学找出与问题有关的话。----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这三句内涵比较丰富,请同学谈谈他对这三句话的理解。第一句:双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有一种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同时这种丧失带来的美感与创作者毫无关系。教师点评:我们知道艺术效果决定

4、美术作品的命运,我举个例子帮助理解艺术效果,如《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里林黛玉美的不可言说,一旦拍成电影,心中完美的林黛玉却大为失色,看来人间没有谁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读者的心中,有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符合各自审美对象的林黛玉。这种这就是艺术效果。第二句意思是:双臂完好,那是定型的,限制人的想象,而断臂的维纳斯,则可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普遍的,因而是完整的。第三句意思是:断臂的维纳斯给我们带来了最佳的艺术效果原因在于包孕着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而复原的

5、维纳斯不管怎样的精美绝伦,但受到限制,并不是人们所欣赏、赞叹的对象。问题二:维纳斯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筛选第7自然段的主要信息。因为“双臂”,确切些说是“手”,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失去了他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通俗地讲,失去双手恰好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象出她以多种多样形式出现的双臂所带来的魅力。问题三: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美学观点?缺憾美,因为残缺引起人们无限的想象,对欣赏者的限制更少,暗

6、示更多,比完整无缺的欣赏对象(维纳斯)更富有魅力。维纳斯的残缺之美正是在于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借助缺失来获取完整,这是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人知有臂处是臂,其实无臂处也是臂!这种由残缺或丧失而产生的美与我国绘画艺术(尤其是山水画)所追求的意境“虚实相生”不谋而合。问题四:所有的残缺都是美的吗?①如果是独裁者的雕像失去了双臂,你能感到美吗?——对象本质上必须是美的,“美是无条件地与其灵魂联系在一起的”②如果是一个生活在你身边的人失去了双臂,这样的“残缺”美吗?——生活与艺术是有距离的③如果人一个毫无审美经验的人来看维纳斯,他会感到美吗?——参与审美的主

7、体的素质也是美感产生的一个条件明确: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能构成美,构成残缺美需要条件。4、拓展延伸举例说明“虚实相生”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画鉴析览》:“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绘画艺术上的“虚实相生之法”国画《骏马图》。朱耷的鱼,没画一笔水,却似满纸有水。再如:中国山水画法《山水诀》中有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断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屋舍掩映则远矣。这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不仅在雕塑、绘画领域,在诗歌、音乐、舞蹈、书法等各种艺术上都有所体现。下面共同举例探讨。举一些实例,看谁说得最好?唐诗:“去年

8、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