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77174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9
《慢性鼻渊治疗新技术介绍 鼻窍整体疏通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期刊文献慢性鼻渊治疗新技术介绍:鼻窍整体疏通疗法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张大铮1刘敏2黄倩3齐银辉4刘颖5胡浩6张勤修7通讯作者:张勤修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07BAI20B036)【摘要】:鼻窍整体疏通疗法治疗慢性鼻渊的理法方药的介绍。【关键词】:鼻渊;鼻窍;新疗法。慢性鼻渊,相当于西医鼻窦炎症性疾病中的慢性鼻-鼻窦炎,是以鼻塞,鼻流浊涕,嗅觉减退,头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耳鼻喉科常见病。治疗方面,传统中医在纠正鼻部解剖学异常方面疗效不明显;西医则存在手术操作复杂,易出现并发症,患者负担
2、重等不足之处。我院张勤修教授在充分继承熊大经教授理论与临床经验基础上,提出从窦窍阻塞,邪气入侵,玄府不通,卫气虚损的角度来阐释鼻渊的病因病机,着重于鼻部的局部辩证,从而确立了相应的治则治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融合中西医优势的鼻渊治疗新技术:鼻窍整体疏通疗法【1】。1.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率、疾病负担及本技术的应用前景慢性鼻-鼻窦炎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常见多发性疾病,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提出的“鼻后滴漏综合症”概念,表明慢性鼻窦炎作为常见疾病可以导致一系列上下呼吸道疾病,在临床
3、上是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2-7】。美国的发病率高达16%且仍呈增长的趋势【8】。国内发病率在12-14%以上,其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发病率分别为19.3%、21.7%,显著高于非慢性鼻及鼻窦炎人群发病率(分别为3.8%、8.4%)。按此计算国人有超过1.5亿人患有慢性鼻-鼻窦炎。上述慢性鼻窦炎的防治,每年会消耗大量社会资源。仅美国每年花费在该病的经费就超过50亿美元【9】。目前普遍采用中华医学会1997年制定的海口标准,该标准将慢性鼻-鼻窦炎分为Ⅰ型1、2、3期,Ⅱ型1、2、3期与Ⅲ型。临床上以Ⅰ型最为多见,
4、约占所有慢性鼻窦炎的85%以上,其次是Ⅱ型,Ⅰ、Ⅱ型合计占所有慢性鼻窦炎的95%左右。Ⅰ型、Ⅱ型1期以内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占所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95%以上,这部分患者目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由于本技术以上述人群为适用对象,故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2.现代医学对鼻-鼻窦炎发病机制的认识、治疗手段及存在的问题期刊文献正常鼻窦生理功能须具备三个条件:通畅的鼻窦引流、健全的纤毛功能和合理的粘液成分,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也可归纳为三个因素:宿主的系统因素、局部因素和环境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鼻腔鼻窦解剖结特别是窦口
5、鼻道复合体的异常病变所导致的鼻窦引流不畅是慢性鼻-鼻窦炎发生的基础原因。西医目前主要通过鼻内镜手术开放鼻窦实现鼻-鼻窦等解剖结构的引流通畅并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来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现代医学学者同时也注意到目前现代医学在鼻-鼻窦粘膜组织病变的治疗和恢复局部鼻-鼻窦粘膜组织结构的生理功能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提出了“建立以筛窦为中心的各窦引流通畅,尽量保留更多的可逆性鼻-鼻窦粘膜”的鼻内镜手术总体治疗原则。3.传统中医对鼻渊的认识、治疗及不足鼻渊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
6、浊涕下不止也”,这是中医对鼻渊病因病机的最旱描述。“渊”即渊深之意,形容涕量多、涕流时间长,诚如王冰所言:“涕下不止,如彼水泉,故曰鼻渊也。”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多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如宋代《圣济总录·卷一六》进一步解释了上述观点:“夫脑为髓海,藏于至阴,故藏而不泻,今胆移邪热上入于脑,则阴气不固,而藏者泻矣,因脑液下渗于鼻,其证浊涕出不已,若水之有渊源也。”传统中医在鼻渊的治疗上,强调以“通”为用,重在清利肝胆湿热,辅以补虚扶正,代表方有龙胆泻肝汤,苍耳子散等,着眼于恢复窦窍的生理功能,不足之处在于对窦窍解剖学上
7、的形态病变疗效较差。4.鼻窍整体疏通疗法正如前述,国内外研究表明鼻腔解剖特别是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的异常是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的基础原因,几乎所有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或多或少均存在这种解剖的异常,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Ⅰ型、Ⅱ期刊文献型1期以内患者解剖结构异常程度较轻,所以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因药物无法纠正这种解剖结构的异常,表现在临床上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若采用鼻内镜手术则创伤过大,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并发症。长期以来,西医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中医缺乏有效的外科干预能力,中医和西医在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过程中,都
8、始终存在着中医注重药物治疗,西医过度依赖手术治疗的问题。如将两者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必将有效提高鼻渊的治疗效果。在70年代中末期,我院熊大经教授提出了鼻内结构的局部微观辩证的理论:下鼻甲及下鼻道属于肺,中鼻甲及中鼻道属于肝、胆,鼻前庭属于脾、胃,利特尔氏区属于心等等,将窥鼻器所能见的部分与与中医的脏腑理论联系起来,进行辩证论治,扩大了中医辨证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