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肝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肝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7卷第1期2005年1月辽宁中医学院JOURNALOFLIAONINGCOLLEGEOFTCMVo1.7No.1Jan.,2005中医药治疗肝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徐中文(锦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辽宁锦州121013)摘要:肝癌发现时,多属晚期,现有的几种主要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认为中医药治疗占有相对的优势.延长生存期疗效确切.其生存质量绝对优于其它方法.就肝癌与健脾;活血与止血;血瘀与转移;内治与外治st.,F问题提出看法.关键词:肝癌;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73.357文献标识码:B
2、文章编号:1008—4231(2005)O1—0041—02肝癌病程短,进展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对肝癌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卫生工作者责无旁贷,刻不容缓的义务.由于多种原因,肝癌一经发现,已多属晚期,中医药治疗日渐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1肝癌与健脾20多年临床实践,看到肝癌的发生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虚消化失司,必然导致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气虚则血滞,气血循行受阻,瘀塞不通,积聚成块,结而不散,而成为肝癌.肝病反过来又可致脾更虚,自拟健脾消肝汤.药用:党参,茯苓,焦白术各20g,当归15g,生黄芪
3、20~50g,陈皮15g,柴胡lOg,生薏苡仁50g,白芍,白花蛇舌草各20g,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各lOg,山药20g,随症加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病能否恢复,疗效能否巩固,每每与脾的健运与否密切相关,健脾之法乃肝癌的治本之图.肝藏血,主怒,体阴而用阳,而脾主升,喜冲和,特别是肝癌晚期,肝脾气血都已伤败,而漫用消法,苦寒伤中致变,活血引起出血,消坚反致胀满.应消补兼施,治人急于治病.<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日:"非升降无以化收藏".平人气血有度皆因升降之机平衡,而升降之枢,责在脾胃中州,肝癌之
4、时多出现升降失职,肝郁不达诸症,肝病治脾古有明训,本法寓补中于疏通,以求达到清升脾健,土肥木荣之目的.保护脾胃,升发阳气,使元气充旺,不可应用大剂疏肝,伐肝之剂,遵循<金匮要略)"治肝补脾之要妙".以健脾为主,此方疏肝解瘀,养血健脾,斡旋中阳,使后天有权,临床运用时,随着病情的变化,症状的差异增损用药,主要抓住肝郁脾虚,虚实补泻几个字,但在调理肝脾两脏时.照顾脾胃必须是重点.2活血与止血肝癌早期病变多与肝脾有关.临床表现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胃气虚的症状.晚期则肝脾肾三脏俱病,表现为气滞血瘀,脾虚湿聚,热毒内蕴,
5、肝肾阴虚诸证.邪实与正虚并见,互为因果,恶性循环.郁,瘀,热,毒,虚是肝癌全过程中的基本病理,血瘀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及临床表现.肝癌患者临床表现常见各种瘀血征象,如青紫舌.肝瘿线,舌下脉络瘀血.胁下肿块硬而刺痛,以及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胸腹壁青缕,理化检查还可见血液流变学异常,外周微循环障碍.Jl-]=癌患者肝瘿线的出现可早于临床症状,舌左侧或者右侧或双侧出现紫或者青紫,呈条纹状或不规则斑块或瘀点,偶见于舌尖,提示肝瘿线可作为肝癌诊断的辅助体征和早期发现肝癌之参考.肝主藏血,调节血液在体分布与运行.肝癌时瘀毒滞留,损伤
6、肝脏,藏血功能失常,瘀血为患,也有出血之虞.早期无出血倾向时,可重用化瘀药,如桃仁,红花,赤芍,乳香,没药,地龙,水蛭,丹参,廑虫,全蝎,水红花子等.中晚期肝癌常合并肝硬变,门脉高压.依赖于肝脏的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潜在出血倾向,常见上消化道出血.随着肿块增大,肿瘤血供不充分,肿瘤发生坏死,液化,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临床出现呕血,便血,血性腹水征.若大量出血,可致休克,肝昏迷,甚至死亡.因此,某些肝癌患者虽然存在明显的瘀象,也不宜过用活血化瘀之品,尤其是峻猛性烈之属,以免诱发出血倾向.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时,应充分注意活血药
7、物的剂量,可适当选用参三七,当归,延胡索,大黄,蒲黄等具有活lilt止血作用或作用缓和的药物.肝癌破裂出血或出现血性腹水,病情来势凶险,应急则治其标,应用养阴凉血,化瘀止血.药用:犀牛角5g,生地,白芍各30g,制大黄15g,延胡索,茜草,紫草根各30g,参三七粉(冲JJl~)5g,丹皮20g,甘草lOg,每可收效.3血瘀与转移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重视癌症的转移和血瘀,活血化瘀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利于肿瘤的转移,其中l1]td,板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当癌细胞/,k原发灶脱
8、落,进入血液形成癌细胞血症后,即活化血小板形成瘤栓,以后随血液到达被转移的器官.活血化瘀法能对抗肿瘤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瘤栓形成,桂枝,丹皮,赤芍,桃仁等均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消除微循环障碍,从而发挥抗转移作用,在辨证施治中酌情考虑加入抗转移药物.以更大限度地延长生存期.收稿日期:2004—05—25作者简介:徐中文(1954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