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三)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三)地表形态的塑造

ID:12363989

大小:1.79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6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三)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1页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三)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2页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三)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3页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三)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4页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三)地表形态的塑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三)地表形态的塑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3讲地质循环与地壳运动【考纲原文】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知识结构】【基础必备】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必修一课本22页图1.262.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两种循环图必须掌握3.三大岩石的类型及特征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考察切入点】考点一: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岩石类型及特点】1.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2.岩石圈岩石类型:(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①类型

2、: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叫火山岩(如玄武岩)②特征:流纹、气孔(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形成。①主要类型: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②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存在于沉积岩;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反映当时沉积环境:煤层——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海洋浅海环境。(3)变质岩:有其他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地球内部、岩浆侵入或喷出的接触地带、板块交界处高压条件)①

3、类型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砂岩——石英岩【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图的判读技巧】①岩浆岩:只有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结构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②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可形成,(结构图中有两个箭头指向)③岩浆:三大类岩石都可充绒再生为岩浆,但在重熔再生前必经过高温高压环境若考虑高温高压下的变质作用,三大岩石必经变质作用,先成变质岩,最后重熔再生为岩浆。(结构图中只有一个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岩浆)若不考虑变质作用。(结构图中有三个箭头指向岩浆)14考点二:地质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

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地壳运动中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明显弯曲变形而遗留下来的形态成为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断层。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题目多通过地质剖面图(岩层的弯曲变形状况、岩浆的活动状况等)来判断内力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①地质剖面图中,通过岩层的弯曲变化,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向斜——岩层向下弯曲;背斜——向上弯曲;断层——岩层出现断裂面,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侵入岩岩脉——未喷出地表就冷却形成,岩脉

5、上下粗细变化不大;喷出岩岩脉——喷出地表后冷却形成,地表以下岩脉细长,地表之上由于岩浆的扩散流动形成火山形状的头。②看地表地形类型,结合地形类型,分析地质构造与地形类型的关系内力作用下:向斜成谷,背斜成山。内外力共同作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向斜成山:内力作用下,岩层向下弯曲,槽部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成山背斜成谷:内力作用下,岩层向上弯曲,顶部在张力作用下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谷。断层:岩体上升成山——泰山、庐山、华山;岩体下沉为谷——渭河平原、汾河平原、鄱阳湖等。【2】地壳运动最活跃地

6、区——板块交界处板块交界处边界类型及所处的位置(大洋内部一般为生长边界,大洋边缘一般为消亡边界)①.消亡边界:——碰撞挤压多形成巨大山脉、岛弧链、海沟地中海: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地中海面积减小,阿尔卑斯山脉)土耳其:位于亚欧、非洲、印度洋三大板块交界处,多地震。伊朗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中南半岛西岸、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形成高原、山脉、岛屿(海沟)。多火山、地震。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

7、交界处,碰撞挤压形成岛弧链。多火山地震。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汤加群岛、新西兰北岛、南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形成岛弧链,海沟,多火山地震。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落基山脉、墨西哥高原: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形成岛屿、海岸山脉、海沟,多火山地震。中美地峡、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形成海岸山脉、海沟,多火山地震。②.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多形成裂谷和海洋冰岛: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运动(大洋中脊),多火山活动、地热资源丰富。东非

8、大裂谷:大陆地壳发生破裂,两侧的大陆块向背运动。红海、死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张裂运动。红海由大陆裂谷发展为陆间裂谷,出现了新生洋壳与扩张的洋中脊,红海扩张。大西洋中脊:30°N以北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张裂运动形成大洋中脊(冰岛)30°N以南位于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中脊。印度洋大洋中脊: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张裂形成“人”字大洋中脊。太平洋大洋中脊: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张裂形成大洋中脊。14【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