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341259
大小:1.28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6
《道路勘测设计资料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定线第一节纸上定线一、概述1.定线:是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或叫定线走廊)的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面的合理安排,确定并通常实地定出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的过程。定线是一项非常复杂、涉及面很广、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它不仅受地形、地物、地质等有形的限制,需要解决工程和经济问题,而且要受到技术标准、国家政策、社会影响、道路美学、风俗习惯等因素制约,需要充分考虑道路自身线形的美观与协调、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道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道路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以及道路与人文的和谐等问题。公路定线根据公路等级、要求和条
2、件,一般采用纸上定线和直接定线的方法。纸上定线适用于技术标准高或地形、地物复杂的路线。定线过程是先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室内定线,然后把纸上路线敷设到地面上。直接定线适用于标准低或地形、地物简单的路线,是在现场直接定出路线中线的位置。二、纸上定线的工作步骤纸上定线是在1∶10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地形图范围大、视野开阔,一些地物、山脉、水系及不良地质现象等都能在地形图上反映出来,因此,定线人员在室内容易定出合理的路线,从而减少了野外工作。l平原、微丘区地形平易,路线一般不受高程限制,定线工作主要是解决路线走向和正确绕避平面上的障碍
3、的问题,力争控制点间路线短捷、21顺直;l山岭、重丘区地形复杂,横坡陡峻,定线时要利用有利地形,避让艰巨工程、不良地质地段或地物等,都涉及调整纵坡问题,而且山区纵坡限制较严,因此山岭、重丘区安排好纵坡就成为关键问题。(一)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1.定导向点在选线布局确定的控制点之间,根据平原、微丘区路线布设要点,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可穿越、应趋就和该绕避的点和活动范围,建立一些中间导向点。2.试定路线导线参照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交汇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线。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转角和交点间距,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
4、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以及平曲线线位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二)山岭、重丘区定线步骤1.定导向线(1)分析地形,找出路线的各种可能走法。在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布局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如平缓顺直的山坡、开阔的侧沟、利于回头的地点等,拟定路线各种可能的走法。首先在地形图上仔细分析研究地形和不良地质情况,如下图,A点为垭口。B为山脊平台,是回头的好地点。C为陡崖,属应避让的地方,D为山下控制点。图的左侧地形较陡,图右侧横坡较缓。21其中A和D为路线方案选择时确定的
5、控制点,B和C为路线布局时大概确定的中间控制点,则A-B-C-D即为路线的一种可能走法,但必须由放坡试定。A点高程2047m,D点高程1998m,A、D点高差49m,AD间水平距离290m。A、D间自然坡度49/290=16.9%>8%,需采用回头展线利用有利地形延长路线。试坡时采用平均纵坡控制,因为A、D两点相对高差小于200m,可取ip=5.5%,则路线长=49/5.5%=890m。(2)求平距a,并定匀坡线①求平距:设等高距为h,平均坡度为ip,则等高线平距为a=h/ip。②定匀坡线:定匀坡线也称放坡,放坡是使用分规进行的,分规的张开度等于平距a值,a值的
6、比例尺应与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从A点开始,用张开度为a的分规,依次截取每根等高线,得到a、b、…等点,在B点附近回头(比如图中j点),然后在向D点截取。当所截最后一点的位置和高程都与D点接近时,说明该方案成立。当所截最后一点与D点相差较大时,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调整:21①改变回头位置,如图,在i点回头和在j点回头结果是不同。②改变平均坡度。这样调整后再截取每根等高线,直至最后一点与D点重合或接近。最后连接A、a、b、…D各点,所构成的折线就称为匀坡线。特点:这条匀坡线是具有平均坡度的折线,其作用:一是放通了路线,证明方案是成立的,二是放坡可发现中间控制点,为下步
7、工作提供依据。(3)确定中间控制点,分段调整纵坡,定导向线首先,分析匀坡线利用地形、避让不良地质的情况,找出中间控制点。如图所示,这条匀坡线在回头处没有利用到有利地形B点,另外在C点直穿了悬崖,没有避开它。可以把B、C两点作为中间控制点。然后,调整中间控制点B、C前后的坡度,分AB、BC、CD段分别调整纵坡,根据控制点间的高差,重新选定ip,计算a值,按照上述方法截取每段内各等高线,定出匀坡线。如图,将回头地点从j上移至B附近点,将直穿悬崖的p点上移至崖顶C附近点。(因j点上移,p点只能上移,若p点向下移,可能使j到p段纵坡过大。)移动中间控制点后,AB段坡度变
8、小,BC段可能变大也可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