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35406
大小:477.00 KB
页数:113页
时间:2018-07-15
《崇州文史资料第十九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史资料内容元数据序号元数据逻辑名称元数据物理名称备注1题名汉代江原县及其相关问题——读《崇庆县志》札记2作者周九襄3正文(一)《县志》说,崇庆县在夏、商、周三代属古蜀部和蜀国,崇州地区为成都附近之乡邑。前206年,西汉王朝在蜀郡大江(金马河)以西和大邑苏场以北地区,设立了江原县,这是崇州地区建县的开始。《县志》的叙述是正确的。不过,任乃强先生认为,江原地区在秦代,属临邛县,西汉从临邛县区划出,设置江原县,不知当否,供参考。我想王莽执政时,曾改江原县为邛原县也许与此有关吧。﹝1﹞班固在《汉志》蜀郡条下,叙述所属15县顺序:①成都②郫③繁④广都⑤临邛⑥青衣⑦
2、江原……“江原,●水受首江,南至武阳入江。莽曰邛原”﹝2﹞。武阳在彭山地区,江水至此,内外二江合流了。谭其骧先生说班固写《地理志》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各郡或县的条目下,或介绍户口数字,或叙述水道源流,山岳陂池之方向,祠庙古迹,工矿企业等等。二是对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有总括的介绍。﹝3﹞。“●(音寿)水”是哪条河呢?《县志》说,金马河系岷江之正流,从灌县都江鱼嘴与内江分流后,南流经崇庆、温江、双流、新津。金马河又名外江、南江、皂江、●江。《县志》又指出,从灌县大兴乡黑石河起水之羊马河,为岷江排洪道之一。《县志》认为金马河古名“●水”是正确的。似应说明羊马河在古
3、代也叫“●水”。任乃强先生说:“羊摩江,今云羊马河。为自外江分水灌灌县西、崇庆、新津之一大干渠。此带地方均在外江之西。外江从来被认为是江水之正流,故蜀人称这一带为江西也”﹝4﹞。《市水利志》:“羊马河历史上曾为岷江之正流,后演变为外江系统干渠之一。”﹝5﹞古人认为,岷江水流出岷山后,从都江鱼嘴分水,首先接受江水的主河道(金马河与羊马河),理应叫做“●水”,在这首受江水的地区,设置的第一个县,理应叫做江水原头的县,“江原县”。江原的“原”字之本义,“原,水泉之本也。”“原”字象水从石穴流出,向下流淌之状。段玉裁说:“后人以‘原’代高平曰●之●﹝6﹞,而别制‘
4、源’字为本源之原,积非成是久矣。”可见,“江原县”,并非江边有大平原而得名。站在石羊场或徐渡,感受江原县,会十分亲切。站在江源镇说江原县,似乎又远一点了。这是今人之感受。古代都江堰流域形成以前,成都平原的开发是逐步开展,并非一日之功。《水利志》对此作了简要的概括说:“成都古称蜀国,水利事业历史悠久,春秋之际,蜀民已由山区迁入平原,由渔猎而务农,由游牧而定居。杜宇先称蜀主,后称望帝,建都郫邑,当时都江堰尚未建成,岷江洪水不能控制,成都平原上,水至则一片汪洋,水退则遍地沼泽。杜宇后期,又出现严重洪水,令丞相鳖令(开明氏)治水。因其治水有功,杜宇禅让帝位给开明氏
5、,称丛帝”。“开明王朝经历十二世,继续治水,并随着治水中心的转移,三迁都城,由郫邑而新都,由新都而广都,由广都而成都”。﹝7﹞任乃强说:“盖杜宇时,成都平原尚属大泽,卑湿不宜营邑。营邑必在较高之黄土丘陵地带。”到了“汉时,成都平原已全为陆土田畴。”杜宇时之郫城在九陇,秦汉时才移至今之郫县城。﹝8﹞从李冰创建都江堰,开发文井江地区(前250年)到西汉初年(前206年),近50年的发展,在金马河羊马河文井江流域建立江原县,说明这一地区的农业文明有了长足发展。这一时期也正是蜀郡确立封建文明的时期。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二百年的发展,到了西汉末年,在成都平原八千平方公
6、里地区,有蜀郡的成都、广都、繁、郫、江原、广汉郡的新都、什邡、绵竹、雒和犍为的武阳等县,合计至少有85万人口,每平方公里有人口百人以上﹝9﹞。汉代主要农耕区为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华北平原和成都平原。江原县恰恰是在成都平原的主要农耕区。西汉作为二级行政区的县,一般情况下地区方圆不过百里,民户口数大约万户,一县之内地理环境有较多相似之处。西汉末年共有县级单位“千五百八十七”。江原县是一大县,是地域广大的新建县,它的户数也许有两万吧,那人口数有10万人之多,不知当否?经济有一定发展,但才起步,估计不应过高。当时整个中国,北中国有户948万户,口4320万人。南中
7、国有户292万,口1464万人。中国经济中心在北方。蜀郡是南中国最具有特色的地区,全国五大都市,北方四个,南方一个就是成都,江原县正是成都所依赖的重要地区。(二)《县志·概述》依据《华阳国志》和郦道元《水经注》引来敏的《本蜀论》所述,认为传说中古蜀国的杜宇时代,望帝杜宇和江源女子朱利结为夫妻的事,是可以成立的。﹝10﹞传说史料具有口传性、传承性、集体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古蜀国的文字较原始,迄今无更多的发现,当杨雄、谯周、来敏、常璩等人,在后世记载杜宇和朱利事时,必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见仁见智,无伤大雅。老一辈的和当代的学者,对杜宇时代的蜀国文明程度的估
8、计,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由于古蜀国遗留的文字史料缺乏,因此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