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临床探究【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大粗隆顶向下取外侧切口,在电凝止血下切开皮肤、皮下及髂胫束显露大粗隆,暴露股骨上端。剥离外旋肌附着,显露大转子及转子间线,直视下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置于大转子下,远端钳夹固定,尽量使其服贴。通过钢板近端孔向股骨头颈方向钻入3枚导针,钻入3枚自攻锁定螺钉,C形臂下透视复位满意后,安放远端螺钉。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顺利愈
2、合,无切口感染、退钉、髋内翻畸形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经清创换药处理1个月后愈合。根据黄公怡等评定标准,优良率91.4%。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通过3枚近端锁定松质骨拉力螺钉,将股骨头颈与股骨上端采用多点固定,可有效控制近端旋转,建立股骨上端支架结构,术中无需预弯钢板,直视下复位较容易,安放方便。尤其适合于高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新的固定方法。�【关键词】老年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骨折内固定5�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老年骨折有增高的趋势,老年股骨转
3、子间骨折是是骨折中处理难度较大的类型,现多主张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早期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减少长期卧床造成的并发症[1]。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本院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60~86岁,平均(65.5±5.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摔伤23例。按照Evens法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18例,Ⅳ型3例,V型2例。基础疾病:伴有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
4、4例,脑出血及后遗症6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6h至12d,平均4.2d。�1.2方法患者平卧牵引手术床上,垫高患髋,常规消毒铺巾,全麻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从大粗隆顶向下取外侧切口,切口长约10.0cm,在电凝止血下切开皮肤、皮下及髂胫束显露大粗隆,暴露股骨上端。剥离外旋肌附着,显露大转子及转子间线,直视下牵引复位。选择事先准备好的大小合适的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置于大转子下,远端钳夹固定,尽量使其服贴。通过钢板近端孔向股骨头颈方向钻入3枚导针,钻入3枚自攻锁定螺钉,5C形臂下透视复位满意后,安放远端螺钉。放置
5、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手术完毕。�1.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7d,48h后拔除引流管,12~14d后拆除缝线。术后2~3d鼓励患者在家属帮助下坐起,1周后可使用下肢关节康复仪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下床可以消除下肢水肿。视骨折类型和患者自身情况确定功能锻炼强度和恢复负重时间。术后1个月和6月时拍摄X线片复查骨折恢复情况。�2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1±3.5)个月。无股骨头缺血改变,无骨不连、末见螺钉钢板松动、退出或断裂现象
6、。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经清创换药处理1个月后愈合。根据黄公怡等评定标准,优27例,关节活动范围良好、无疼痛,步态如常。良5例,长时间行走有微痛及不适感,髋关节活动轻微受限,生活可自理。可3例,髋关节活动部分受限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生活基本可自理。优良率91.4%。�3讨论�5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折中处理难度较大的类型,现多主张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牢固固定和早期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是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关键。目前以DHS髓外固定系统和PFN髓内固定系统为代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新一代改进内固定
7、材料,该材料依据股骨近端独特的解剖学和牛物学特点设计,通过3枚近端锁定拉力钉,将股骨头颈与股骨上端采用多点固定,有效控制股骨头近端旋转,术中无需预弯钢板,术中在直视下复位较准确、方便[2]。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尤其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有效降低髋关节内翻、术后退钉、颈干角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本组35例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转子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优良率91.4%。无股骨头缺血改变,无骨不连、末见螺钉钢板松动、退出或断裂现象。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
8、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相对稳定,术中在C形臂下直视操作,复位准确。术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生活基本不受影响。但是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价格相对昂贵,还有强度不够,不适合应用于青年人[4]。股骨近端接骨板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新的固定方法。�参考文献�[1]李光辉,夏仁云,王体沛,等.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风险及疗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0):15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