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ID:11888663

大小:32.24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4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启示朱学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摘要】中国与日本在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各有特色,尤其在培养目标的内容上尤为明显。在各自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在历史又有着某种联系。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及其理论依据的异同点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不少启示。通过比较分析,主要启示有:把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对象,狠抓少年教育;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意识;注重青少年健康、健全人格的培养。【关键词】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较古代日本,由于地理位置及自身历史发展等因素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古代中国作为其唯一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2、。不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还是文化教育制度其都受到中国文化全面而深远的影响。虽然日本在对中国文化借鉴、吸收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所使之适合本国统治需要的改造,但其整体上却基本完整地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代以儒学为文化核心的中国主流思想,特别表现在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这就使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有着某些历史的联系。随着历史的发展,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两个本来关系密切甚至有些血缘关系的近亲逐渐疏离,最终各自走上了一条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立发展道路,具有了各自适合本国国情的独特特征,这点最终的明显体现

3、是在两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中日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由紧密的相互联系走上了各自独立的发展道路,它们的培养目标有何异同,不同培养目标中的理论基础有怎样的历史渊源,由此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一、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1]“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者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要求。理想为是对青年人发展方向的指引,社

4、会主义青年应具备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道德在理想的支配下调节行为,纪律是实现理想和道德的保证,文化是具备另三者的基础和发展动力。在此四者中,尤其强调理想和纪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由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并不断完善的,以它为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体现了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体现与现阶段我国政治目标的一致性。(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由于“二战”等历史原因,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较特殊,以“二战”日本投降为分水岭,

5、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可以分为战前、战中和战后两个阶段。51.明治维新至“二战”日本投降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战前、战中)这一时期的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为“和魂洋才”,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中体西用”思想有相似,即继承日本传统的神国主义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己所用。这一目标主要运用在日本战前的近代化过程中。在战争前期及战争中,进一步将此目标表述为培养“尽忠报国”的“皇国之良民”,强调为国(天皇)尽忠,而为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服务。2.“二战”日本投降以后(战后)1947年日本颁布《教育基本法》取代了自1890年开始实施的《教育

6、敕语》,标志着以民主、和平为核心的“塑造完美的人格”的思想政治培养目标的确立。《教育基本法》中规定:“教育应以培养完美的人格为目的培养热爱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尊重勤劳与责任、富有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的国民,使其成为和平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者。”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世界对清除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由于战后日本由美军占领,这一时期的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浓厚的美国色彩。二、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一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除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外还与本国历史上形成的传统心理基础和思维方式具有非常紧密

7、的联系,所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还必须与其历史渊源相联系。(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历史来源及现实依据1.理论历史来源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天命论、人性论、义利观三大方面,由此考察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历史来源大体体现在一下方面。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要求青年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既是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确立也是我国数千年思想伦理道德等思想理论的对华夏子孙的塑造结果。儒家经典《大学》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道德修养所要完成的四个目

8、标,这就为人们,特别是为士大夫阶层提出了人生目标要求,“治国”、“平天下”成为人生最高追求,由此培养了中国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古籍经典《周易》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了中国人几千年,促进了中国人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