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ID:11844189

大小: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4

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1页
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2页
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3页
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4页
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资产证券化的资本充足率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下) 来源:国务院研究中心 2007-07-20   三、《新协议》的“资产证券化框架”  《新协议》不仅在第一支柱对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出了具体的监管资本计算方法,而且在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又就证券化业务的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问题专门做出了规定。可见,“资产证券化框架”在整个《新协议》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并由其自身的三个支柱而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一)证券化风险暴露的监管资本计算方法。  《新协议》专门针对“证券化风险暴露”(securitizationexposur

2、es)提出了计算监管资本的两种方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如果银行采用标准法(内部评级法)计算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监管资本,就必须采用“资产证券化框架”下的标准法(内部评级法)计算证券化风险暴露的监管资本。这里的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不同于《新协议》中针对信用风险的一般性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  1.证券化风险暴露的标准法。  在标准法之下,银行需要根据对资产支持证券的外部评级来确定证券化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对表外资产而言,除流动性便利、服务机构现金透支便利之外的大部分项目,都适用于100%的信用转换系数,即将其视同于直接信用替

3、代项目(directcreditsubstitutes)计算资本要求。  从表中可以看到,根据《新协议》,如果银行持有投资级(BBB级)以上的证券化风险暴露,所需的监管资本将会低于发放相应贷款的资本要求;而且,信用等级越高,需要计提的资本越少。但另一方面,发起银行只要持有投资级以下的证券化风险暴露,就应将其从监管资本中扣减。同时,由于第一损失责任的评级通常在B+以下,或者没有评级,因此,银行不论是作为发起机构、投资机构还是担当其他角色,只要持有第一损失责任,就应当扣减监管资本。  如前所述,目前大部分的资产证券化都采用

4、分层结构(stratified/tnmchedstructures)提供信用增级。承担第一损失责任意味着受偿顺序排在最后或最先承担损失,即一旦出现损失,首先是由负责第一损失责任的机构承担;只有在损失超过第一损失责任的承诺额时,才由负责第二损失责任的机构承担,依此类推。在由次级证券提供信用支持的情况下,大部分甚至全部的风险其实都是由第一损失责任承担了,购买优先级证券的普通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已经非常有限。同时,发起机构为了使资产支持证券获得高的评级,以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往往倾向于通过扩大第一损失责任的承诺额来增强信用支持

5、度。实践经验表明,资产证券化结构中的第一损失责任,已成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上风险最高的资产之一。最近,《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有关负责人就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答记者问》中也指出:“次级证券要吸纳整个资产池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各国监管当局对此给予高度关注,不论是《新协议》还是《新协议》之前的监管法规都要求将其直接从监管资本扣减的重要原因。  对发起银行来说,直接扣减第一损失责任可能会使其比在证券化之前计提更多的监管资本。比如,若发起银行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为1万元人民币,风险权重为100%,则需要计提800

6、元监管资本。如果证券化所发行的证券也为1万元人民币,其中优先级证券为8000人民币,次级证券为2000人民币,该次级证券没有评级,由发起银行持有。按照《新协议》的要求,银行因持有第一损失责任需要直接扣减2000人民币监管资本,这就远远超过了证券化前800人民币的监管资本要求。  2.证券化风险暴露的内部评级法。  只有已获得监管当局批准使用内部评级法计算基础资产监管资本的银行,才能采用资产证券化的内部评级法。该内部评级法又分为三种方法:(1)评级基础法(ratings—basedapproach,RBA);(2)内部评

7、估法(InternalAssessmentApproach,IAA);(3)监管公式法(SupervisoryFormula)。《新协议》要求,证券化风险暴露只要具有外部评级,或者能够推测出评级,就必须采用评级基础法;只有在不具备外部评级而且也不能推测出评级的情况下,才使用内部评估法或监管公式法。与《新协议》的一般性内部评级法不同的是,资产证券化的内部评级法使用的也是外部评级而非银行的内部评级。其中,评级基础法与标准法非常接近,只是将外部评级进一步细分,增加了所对应风险权重的风险敏感性。如在标准法下,A+到A—的外部评

8、级均对应50%的风险权重,而在评级基础法下,A+、A、A—的外部评级则分别对应10%、12%和20%的风险权重。同时,风险权重的确定还取决于资产池的分散性和该风险暴露的优先级。资产证券化的内部评估法只适用于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backedcommercialpaper,ABCP),而且主要适用于其中的流动性便利和信用增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