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700424
大小: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3
《《小学生数学日记》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生数学日记》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原因:(一)由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重视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繁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各门课程能够有机融合,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培养。而学生写数学日记就是数学与各学科的有机融合。 (二)随着我县“四步探究教学法”的进一步深入,回顾我近20年的教学生涯以及我所调查的各地市教师的练习教学,小学生写数学作业情况,基本就是以巩固知识为重点,以课本习题为主线,教师布置为主导,追求考分为最终目标的练习模式。无论到哪个学校去学习调研,翻一翻学生的数学课外作业本,就会发现:形式是非常的单一,做的课外作业无非是一
2、些计算、应用题、填空题等,这些作业基本任务是复习巩固知识,是课本习题的重复,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学生对这些作业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于是,我就从去年开始,尝试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类比迁移到学生的数学作业中,让学生能自主的选择课外作业材料,使他们的课外作业富有个性和人情味,同时,也让他们能用细致的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巩固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我力图通过学生写数学日记这一形势,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网络,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但
3、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日记”这种形式虽已被一些教师进行了的探索,但就目前来看,都没有一套成熟的做法。尤其对小学的学生没有更深入的研究。二、研究对象、方法与步骤:1、研究对象:以所任教的濮阳县城关镇东完小六(1)班的全体学生。2、研究方法:①整个研究过程,我采用行动研究法,以个案研究法和调查法加以辅助。整个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修改、在修改中完善、在完善中加以总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减少一些机械性练习作业,改变过去学生多做习题的方式,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多反思学习过程,将所学知识加以咀嚼消化,通过记数学日记的形式,质疑问难,让学生们能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4、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的视野,全面构建自己认知结构,使自身潜力得到更充分自由的发展。让学生更多地从生活、书本、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关心与热爱生活。而且有利于拓宽原来师生单向、定时模式,为现在师生互动、生生多向互动、学生与各种媒介互动的沟通模式。②个案研究法。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详细地记录留存资料,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3、研究步骤:a) 准备阶段(2010.8)u 设计实验方案;u 对学生进行写数学日记的辅导。b) 实验阶段(2010.8——2011.6)u
5、 选择实验班级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教师及时检查数学日记,发现情况,及时反馈。u 每周集中总结表扬写日记认真,特别是有创新意识富有个性的日记。c) 总结阶段:(2011.7)◆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性评价。◆撰写论文,写出实验报告。◆整理学生的数学日记。三、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研究“学生写数学日记”课题研究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所以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
6、,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掘,持续学力让学生自己发展,并达到会学的境界。2、创造性原则:以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和反思为主,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主发现真理,主动探索并尝试发现,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的本领。 3、成功性原则: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功机会,改进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进行积极的评价,教育者确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评价标准多样化,珍惜学生的个性,坚持以多元标准来评价学生,学生以学为乐,孜孜以求,人人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4、面向全体原则:在数学日记里,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后进生,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
7、,心灵上的困惑。这样使老师能了解更多更实际的问题所在,从而做到不仅关注优秀生的发展,更关注怎样达成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四、研究目标:1.通过写数学日记,接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拓宽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和谐了师生关系。2、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体验与反思,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