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大学毕设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乡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题目论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张波学号201309030250指导教师成继红2016年5月18日目录摘要(1)引言(1)一、数学中蕴含的德育内容(1)(一)理想教育(1)(二)结合数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1)二、实施德育渗透的要求(2)(一)贯彻素质教育原则(2)(二)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2)三、德育渗透的原则(2)(一)科学性原则(2)(二)渗透性原则(2)四、德育渗透的基本方法(3)(一)阶段渗透(3)(二)自我渗透(3)五、实施中应重视的两个问题(3)(一)寓德育于数学教
2、学中的关键是教师(3)(二)着眼课内,放眼课外(3)参考文献(4)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我们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科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本文将从实施德育渗透的内容、要求、方法、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引言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1].这并不是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说教,而是根据数学教育的特点,通过知识教育、思想渗透,提高人的审美意识,树立辩证观点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
3、论等.所以,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进行探讨.一、数学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一)理想教育数学源于实际,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必将激发他们学好数学,以报效祖国的情感使学生了解科技的突飞猛进对数学工具的更高要求,而有待后人不断探索创新的事实,必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将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二)结合数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辨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3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世界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运动、变化、发展,故反映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处处充满着唯物论和辩证法.同时在漫长的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一整套科学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立论基础和科学证明.数学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者.如圆的定义为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有助于学生运动、变化、联系等观点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奠定良好
5、基础.二、实施德育渗透的要求(一)贯彻素质教育原则强化德育意识:数学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一支强大的力量,承担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材的重任.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思想品德在学生素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应在“把德育放在首位”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数学教育不存在法制教育的某种强制性,也不具有道德教育的某种约束性,要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必须在“寓”字上下功夫、作文章,研究寓的艺术,寓得自然,合情合理,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生效.(二)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数学的德育因素很多,但它不像政治课那样外露,多蕴含于数学教材的深处,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其科学
6、体系、把握其结构联系,从中挖掘出德育因素,并前后照应,理清脉络.如经过钻研,圆锥曲线一章德育内容确定如下:(1)结合圆锥曲线轨迹定义教学,培养学生运动变化观点,反对形而上学.(2)结合圆锥曲线统一定义教学,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规律教育.(4)结合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三、德育渗透的原则为收到教书育人的双重功效,德育渗透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原则数学教学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需要正确的动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遵循认识论的规律.(二)渗透性原则教学中要将智育和德育融为一体,防止牵强附会,贴政治标签.3要找好德育渗
7、透的切入点,抓住道德的基本点,由此深入、辐射,才能收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德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达到课堂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最高境界.四、德育渗透的基本方法(一)阶段渗透即在课堂小结时,通过巧妙的点拨融入的德育内容.这种方法能精确恰当地突出知识点和渗透主要内容画龙点睛,言微义中、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二)自我渗透即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使之从中悟出道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要经常让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找出习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以总体上把握习题的类别.五、实施中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