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87968
大小:31.9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2
《中医外科膏药论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外科膏药论述中医外科膏药论述2010-12-2309:14五千年前,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也就是华夏祖先炎帝,忧虑民生健康,而开创了中国古老而辉煌灿烂的中医药文明。21世纪的今天,众多的华夏儿女正在努力继承这一宝贵遗产,并为它的发扬光大而孜孜奋斗。祖国中医药文化浩如烟海渊源流长,几千年来素有"单方气死名医","丸、散、膏、丹皆治大病"之说。祖传秘方的神奇疗效在实践中屡被证实,如有些病经用中西药久治不愈,耗资达数万元,浪费中西药材百千斤,病人受尽病痛的折磨,始终不能康复,甚至检查结果被判为绝症
2、(不治之症),结果在死亡道路上只用一个简单的祖传秘方而治愈,类似病历临床屡见不鲜,这说明祖传秘方在治疗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这些方剂屡有效验,才代代流传下来。膏药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久远的年代,古代医学家就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的应用早在战国时期,在我国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内经》中就已有了记载,称为"豕膏",用于涂治腋部小溃疡。膏药用于临床是在唐初。到了宋代,医药大为兴盛,膏药的种类随之越来越多,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用于跌打损伤的止痛散瘀,有的用于脓肿疖子
3、的"抽脓拔毒"。到清代,膏药已经发展成为普遍的民间医药,是常用的外治措施之一膏药是祖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五大药物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膏药疗法更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它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体表或患部,借体表对药物的吸收和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活血化淤,生肌止痛,通经走洛,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各种治疗作用目的的一种疗法。膏药临床应用的特点:1.疗效显著,见效迅速。膏药疗发施于局部,局部组
4、织内的药物显著高于血液浓度,所以发挥作用充分,迅速,局部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用药,非常适合不便服药者或不愿服药者使用。2.适应证广,使用方便。不需住院,只要了解常用膏药的作用及适用证,禁忌证,病人就可根据疾病买药,按贴敷方法和要求自行治疗。3.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膏药疗法是针对患者的患病部位局部施药的,对人体的整体影响小,从而避免了药物对肝脏及其他器官的毒副作用,因此非常安全可靠。膏药的作用原理一般膏药包括膏与药两部分,膏的部分比较简单,成分比较固定,药的部分比较复杂,往往因病,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
5、。膏药中膏的部分主要有油丹组成,称为膏药基质,两者在临床上均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油滋润皮肤使丹药不干,更有解毒杀虫保持药效持久的作用。丹可杀虫解热,坠痰祛积,拔毒去淤,长肉生肌等功能。膏药处方用药是根据一般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膏药一般用药数广而多,形成大的复方,以适用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膏药多用于肌表薄贴,所以一般都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收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
6、窍透骨,祛风散寒等作用。膏药的贴用部位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治疗痈疖疔疮,肿疡,溃疡等疾病时多贴在患病部位,二是治疗经络等疾病时,一般多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部位。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的作用。同时药物在穴位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创伤,皮肤疾病,黏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此外,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
7、力。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中医药的理论:清代名医徐洄溪曾有过这样一段论述:"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去腐,止痛生肌,并摭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而日换,此理人所易知;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多,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厚而久贴,此理人所难知,何也?"他又解释说:"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
8、而散之,较之服药尤为有力,此至妙之法也。"这一段论述已相当明确地阐明了皮肤吸收的机理,并已被现代科学实验所证实。药物透皮吸收过程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进入血循环三个阶段。释放系指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或粘膜表面上。穿透系指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对局部组织起作用。吸收系指药物透入皮肤后或与粘膜接触后在组织内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