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466206
大小:9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义务教育鲁教版七下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教案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一、简介诗歌的写作背景,导入新课。这是诗人田间20世纪30年代后期写就的一首街头诗。(街头诗是抗战时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的短小精悍、紧密配合当时斗争,迅速发挥宣传作用的一种诗歌形式。也称传单诗、墙头诗。)当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敌人的疯狂侵略和残酷杀戮的嚣张气焰,是投降还是反抗?田间的这首小诗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不奋起、不抗争、不战斗的严重后果。二、朗读练习。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揣摩朗读技巧。(教师适当点拨)2.着重体味“看,这是奴隶!”
2、一句是谁讲的话,应该怎样读。在整体练读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同学,加上动作和表情。(这是引用,出自敌人之口。应该用残暴、讥讽的语言来读,以激起听众的愤恨之情。)三、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读这首诗歌的感受。四、内容探讨: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2.为什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而不是指着肉体?因为“骨头”指骨气,这不仅是对人格的侮辱,也是对人精神的侮辱。3.这首诗非常短,没有一句正面劝说“我们”去打仗,但很能起鼓动作用,这是为什么?
3、作者先从反面假设:“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引起人们认真地、严肃地思考。接着写出这一假设将产生的可怕的结果:“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最后,作者又用漫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敌人凶恶的嘴脸和强盗相:“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从而揭示了甘当奴隶的可悲之处,激励人们觉醒,鼓舞人们奋起抗战,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五、小结。目前,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正显出复活的苗头,一小撮反华分子“晋拜”靖国神社,企图否认历史,否认他们对中华民族犯下的血腥罪行,田间的这首小诗难道不正是他们恶行滔天的如山铁证?只有建设我们的祖国,使他日益强大
4、起来,才能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田间的这首小诗如战斗的鼓点,警醒我们,催人进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学案初二语文 执笔人:王屏一、背景介绍: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是诗人田间20世纪30年代后期写就得一首街头诗。当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斗正如火如荼的展开,面对敌人的疯狂侵略和残酷杀戮的嚣张气焰,是投降还是反抗?田间的这首小诗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不奋起、不抗争、不战斗的严重后果。二、朗读 听录音后,自己揣摩,朗读本首诗。三、自主
5、先学 读完本首诗你有怎样的感受?四、合作交流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怎样的后果? 2、敌人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3、为什么“杀死我们”还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而不指着“我们”的肉体?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
6、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
7、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打造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要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
8、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德育教育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德育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对于此,要想利用课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