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乡村的博士后:在乡村,知识为何是无力的?

来自乡村的博士后:在乡村,知识为何是无力的?

ID:11463799

大小:7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2

来自乡村的博士后:在乡村,知识为何是无力的?_第1页
来自乡村的博士后:在乡村,知识为何是无力的?_第2页
来自乡村的博士后:在乡村,知识为何是无力的?_第3页
来自乡村的博士后:在乡村,知识为何是无力的?_第4页
来自乡村的博士后:在乡村,知识为何是无力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来自乡村的博士后:在乡村,知识为何是无力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来自乡村的博士后:在乡村,知识为何是无力的?       澎湃新闻前天发表了蒋好书博士的文章,针对上海大学王磊光博士返乡笔记中“知识的无力感”,这位身体力行、实践乡村公益的女博士指出,知识在乡村并非无力,知识人可以对乡村做许多事情。       文章发表后,在对行动者的赞赏之余,我们也收到不少其他角度的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常培杰就给我们写来了他的感受,他用自白加评述的方式,真挚道出了自己的处境及无力感的来由,算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声音。       到底知识面对乡村,真的无力吗?知识人能对乡村做什么?我们把这封信转给了蒋好书博士,她也认为,有必要借此机会

2、,具体阐明自己是如何在乡村做公益的。在乡村真正有需求的前提下,知识人有不少事情可以做。于是也撰写了回应。       我们觉得,诸多课题,都包含着两方面:一方面,宏观层面、上层建筑的问题,需逐步观察,做政策建议;另一方面,“毋以善小而不为”,实践推动,利人利己。这两方面,或许并不矛盾,都是知识人可以用力的方向。我们将这两篇文章同时呈现于此,希望可以带来更多思考。大凉山金新小学放学后,孩子们在操场上翻阅从爱心图书馆里借出来的书籍。这是山村小学少有的娱乐方式。张新燕澎湃资料       我在《回乡偶记:双重视域下的乡村生活》中,简要谈了下乡村对知识的态度,但只是从读

3、书和教育的角度展开,没有直接回应知识人在乡村的无力感问题。这两天陆续看了一些文章,尤其是蒋好书博士的《如果真爱家乡,知识不会无力》,深有感触。       我也觉得,对乡村问题,不应单纯采取静观态度,而是要积极介入。但在如何介入上,却时常陷入困惑。每次回家前,我都会有自己的设想,但一旦回到村里,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势,我又会望而却步。而且,我家是做生意的,全县四处跑,会更多接触到县乡各色人等,听到各种事情,看到更多问题。       由此,就目前而言,我很喜爱自己的读书生活和工作。但每当家里有事,我都会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一种无力感。我们经常说到,知识就是力量(powe

4、r),这话也可以翻译为知识就是权力。知识与权力(力量)的关系,素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和现实问题。       那么,知识为什么会是无力的?(或者说,在乡村,知识人为何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焦虑感?)根本上说,是因为知识没有转化为世俗的财富和有效的权力。这种情况不仅适用于乡村,也适用于城市。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起飞时,知识界就开始焦虑资本逻辑对人文思想的冲击、知识人的边缘化。某种意义上,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就是在回应这一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虽然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小,但当时大学生是相对稀缺的人才,读书大多能获得相对体面的

5、工作,收入、地位都有保障。市场化提供了更多自由,却也使人文知识分子走下神坛,更为世俗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评价个人成就的标准开始更多地偏向金钱财富,知识人的身份优越感也急剧下滑,这也是知识界世俗化的过程。       尤其在农村,以世俗眼光看(尤其是农村),读书为了什么?无非为了出人头地:要么能挣钱,高工资;要么能做官,有权力。这样就能光耀门楣,泽及乡里,其家人也被乡邻高看一等。比如,我家那边,前些年,有人在外做官,发展不错,县乡干部就心领神会地把公路修到他的村子,却不从便利和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再把公路延伸到其他村庄。这在村里人看来,无疑是巨大的荣耀。若

6、是读书能换来一个不错的工作,获得高工资,锦衣豪车返乡也是可以的。这个时代,是按照资本逻辑运转的。我爸有次发感慨,我觉得很受启发。他说,世道反了,以前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政府扶贫济困;现在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补贴奖励富裕的人。有人发了财,政府还会找上门来给你送钱,发奖励。穷人却没人管。这就是当代社会资本逻辑的表现。       我在《回乡偶记》里谈到,穷读书人回乡压力很大。除学生外,“穷读书人”主要指做科研和学问的人,而且主要是文科青年学子。我们知道,现在高校的青年教师压力很大。高校文科教师,即便是在名校工作,刚入职月薪大多也就六七千块钱,去掉租房和各种应酬花销,基本

7、所剩无几。若依靠做课题,就需要经过繁琐的申报,而且,现在课题经费管控极其严格,基本无法转化为有效收入。买房、婚姻、养老、养孩子等,又迫在眉睫。       这样一来,若读书人是从农村出来的,现实无疑是无法及时反哺家里。而且,高校教师无权无势,博士毕业所做的也多是高精尖的东西,很多人的专业和知识储备,确实不是蒋博士所说的“农村亟需的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法学知识等”。这些东西,很多博士也了解不多,需要补课。       至于说,证明给老乡看你有很好的政策判断能力、文化水平、大视野和修养,这无论对学子自己,还是对乡邻而言,都毫无意义,因为不用你证明,他们就已经知道。弄不

8、好,别人说你“大”,亦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