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26954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浅谈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合法性资源执政合法性是指公众对现存政治秩序的认同,包括价值认同、制度认同和政绩认同。任何一个政权的存在和正常运行都必须拥有一定的合法性依据,也就是合法性资源。斯大林时期的苏共也不例外。在斯大林时期,苏共拥有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俄国的传统资源、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资源、社会主义制度资源以及领袖魅力资源。一、俄国的传统——长期的集权统治从俄国发展的历史来看,俄国在革命前是一个长期实行集权统治的国家。在经济上,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十月革命前还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也就是说,俄国虽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但其在经济与政治方面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传统的特点。可以说,俄国的资本主
2、义在相当程度上是在封建主义的体制中运行。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条件之下,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沙皇一人手中,沙皇实行的是长期的专制制度。因此斯大林体制的形成与历史传统因素有关。7斯大林从俄国历史传统所继承的最主要的就是沙皇的集权与扩张。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需要一个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依靠它把经济权集中在少数人乃至斯大林一人手中,成为其推行各种政策的经济基础。俄国在政治、经济与社会方面的落后,也决定了人们对于接受真正的民主理想准备不足,在群众的意识中,“好沙皇”、永远正确的无所不知的领导人等老观念根深蒂固。这些老观念在斯大林时期被广泛加以利用,成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心理基础。
3、二、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任何一个政权的合法性,都包含着意识形态因素,都离不开意识形态的支撑。对于意识形态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社会意识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说明意识形态关系到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甚至是生死存亡。意识形态作为一套认知、信仰价值体系,它是政党用来吸引民众及赢得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支持与服从的强大工具。因为它具有辩护、约束、激励、节约等功能。因此,进行政治统治的任何一个政党,必须加强其意识形态的教育,巩固其执政合法性基础。苏共是借助于意识形态夺取政权的,那么,其革命成果也需要借助意识形态才能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与其他政治制度下的政权相比
4、,苏共对意识形态的依赖程度更为强烈,表现为苏共的每一个政治活动都有意识形态的烙印。那么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缘何成为苏共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呢?7第一,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吸引力。苏共之所以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了苏联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向人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与压迫的美好未来。俄国经济、文化的落后,使得民众以极其朴素的情感在自觉或不自觉间,认同和接受了那有着平等的美好未来图画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第二,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苏共带领苏联人民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夺取政权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依然发挥着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斯大林时期,苏共就是在共产
5、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下,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了伟大成绩: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实现了经济的工业化和文化革命,在科学发展领域进入先进国家行列等等。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引发了苏联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普遍认同,增强了他们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苏联人民接受和认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原因。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罗伯特·古丁曾经说过:“制度不仅是‘游戏规则’,它们也影响到一个社会应建立什么样的价值,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公正、集体认同、财产、信任、团结。”可见,政治制度的背后有价值在支撑,也可以说,政治制度与价值是一体的。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载体,也是斯大林时期苏共执
6、政的重要合法性资源之一。7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实现人民民主。它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同时,强调了其制度的民主性、平等性以及真实性,这就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提供了内在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资产阶级民主制实现的基础虽然是政治解放,但这种解放仍然是建立在剥削与压迫的基础之上的,这就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也就使得资本主义民主变成了一种虚假的民主。而社会主义民主就如列宁所说:“苏维埃民主或无产阶级民主在世界上第一次把民主给了群众、劳动者、工人和小农,世界上从来没有像苏维埃政权那样的大多数人民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是大多数人民的政权。”社会主义制度
7、要巩固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恩格斯说过:“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制度创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社会制度间的更替。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替代,是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重大制度创新。另一种是同一制度内的不同的制度实践形式的变革。斯大林对于社会制度的创新属于后者。斯大林提出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三个标准,即基本实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