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浅析论文

论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浅析论文

ID:11320019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论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浅析论文_第1页
论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浅析论文_第2页
论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浅析论文_第3页
论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浅析论文_第4页
论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浅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浅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浅析论文..毕业论文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城镇化基础产业保障制度措施对策论文摘要阐述当前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镇化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基本情况的分析,提出一些措施建议。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东与本省宜春市、南与吉安市、西与湖南省株洲市、北与湖南省浏阳市接壤。全市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丘陵、山地和平原各占土地面积的66.4%、27.3%、6.3%。现辖芦溪、莲花、上栗三县和安源、湘东两区及萍乡市经济开发区。至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181.09万人,非农业人

2、口55.74万人,农业人口125.35万人。一、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况萍乡市现辖3县3区..毕业,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476公顷,水田46294公顷,旱地6182公顷,由于多种原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到2005年,耕地面积仅有51000公顷,比前三年减少了2.8%。由于山多地少,耕地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逐步完善,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了土地,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萍乡市农业人口125.3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2%。全市农村

3、劳动力资源约63.46万人,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28.69万人,在外务工4.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已变成了各地各级政府稳定当地社会的重大问题。二、萍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目前萍乡市的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以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为主。2005年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在乡镇企业及市内二三产业就业的人数占31.2%,在市外就业人数占68.8%。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呈“候鸟式”流动和“迁徙式”流动两个特点,“候鸟式”流动即平时在外务工,习惯于春节前后、农忙季节回到农村,“迁徙式”流动即常年外出务工。同时农

4、民工流动就业形式已由过去的个体流动为主逐渐演变成现今的家庭式流动和个体流动并存。农民工的输入地主要是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些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主要去的省份为广东、江苏、北京、福建、浙江、上海,上述6省市吸纳了我市82%的全部跨省流动就业农村劳动力。由于受文化程度限制,农民工一般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制衣、建筑、电子加工、家具制造、手工业、木工、制鞋、玩具加工等职业,其中制造业占27%,建筑业占26%,采掘业11%,批发和零售业

5、10%,住宿和餐饮业9%。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04年我市农民工年平均务工收入为6971元,比2003年高出982元,20012004年平均增长率达9%,年平均寄带回现金3911元。这些收入为萍乡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和社会稳定注入了活力。三、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城镇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6、2)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降低,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镇的第二、第三产业。(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式。(4)文化非农化过程,即由农村文明转变为城镇文明,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非农化。在这四层含义中,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将农业人口变为城镇人口是城镇化的核心所在。(一)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出路加快农村城镇化,可以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

7、和范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依靠外出务工的同时,还可以依靠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这是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大趋势。农村城镇化是指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农村小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城镇的大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转化;实现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城镇化人口转化;实现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通过农村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来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因为通过农村城镇化后形成的小城镇,地域分布广、数量多,新建扩建都有潜力,农民实现身份转移的难度和风险较低,其经济技术结构、

8、职业结构同目前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术状况比较接近,容易协调和在发展中同步提高。城镇是农村工业、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对乡镇企业、文化、科学、教育、娱乐业等产业都有明显的集聚作用。城镇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供优越的交通、通信、金融、信息等服务,及人才、技术支持。依靠城镇的吸引力和农村的推力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可以转移农村过剩人口、缓解人口与土地的承载矛盾。(二)城镇的发展离不开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第二、第三产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