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303607
大小:45.0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1
《农村电气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优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菱塘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农村电气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0—2015年)专业建设是我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专业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格局与质量。为切实搞好专业建设工作,尽快提高机电系的专业建设水平,主动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根据我校发展规划,结合农村电气技术专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现状:农村电气技术专业群现有专业三个,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导,含盖汽车电子、数控技术及电子电工专业。以上三个专业基本能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与高邮市2009-2015年发展规划提出的18条百
2、亿产业链(产业群)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能对应起来,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工程,是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为主动适应本地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教育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2(12)号文件)、江苏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6〕26号和高邮市政府《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师资
3、队伍建设为重点,立足本地区,服务三农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学校规划统一指导下,按照“职业定位准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机电产品为核心”的原则。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依托行业,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以师资建设为根本,融“教、学、做
4、”21为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专业建设规划原则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建设特别是高邮市重点培育的产业群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布局,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院规划,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龙头专业,以龙头专业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的精神,先行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由此带动机电专业群其他专业建设与发展。3.坚持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本位,以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为目标,以
5、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四、建设内容和实施步骤1.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办学规模:以现有三个专业为基础,以农村电气技术龙头专业为重点。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专业的建设方向和目标是为扬州市和长江三角地区的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缆、灯具、机械、电子、数控技术、模具设计制造基本理论,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安装、调试、销售和管理以及技术改造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拓展:根据宁镇扬一体化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高邮市大力发展制
6、造类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机电专业群重点考虑服务本地区制造类企业、特别关注轻工类制造业。在该专业面向社区服务模式探索上,基本确立了以数控技术和电工操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今后三年时间,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以上建设目标逐步落实到培养计划制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和实训等各个工作环节。师资队伍建设:到2015年,使专业教师总人数达到25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20人。形成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职师资队伍。21实验(实训)室建设:重质轻量,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规模适中的实验实训基地,在保证专业教学的同时,逐步
7、开展面向企业的科研服务。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设备的作用,开展与相关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在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力争在2-3年内增加4个运作规范的,具备一定规模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实施多种模式的高职人才培养形式奠定基础。科研和教学资源建设: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争取把农村电气技术这个专业建成省级品牌专业,在现有专业教学资源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建成具备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2.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专业建设,首先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入手,优先配置优秀师资,培育、选拔学科带头人
8、,走“精品课程,名牌教师”之路。通过培养和学习,尽快提高师资队伍的高职称比、双师比和硕博比。通过研修专业知识和引进复合型优秀人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鼓励教师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以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