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支原体与hiv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致病性支原体与hiv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ID:11159517

大小:8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0

致病性支原体与hiv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第1页
致病性支原体与hiv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第2页
致病性支原体与hiv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第3页
致病性支原体与hiv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第4页
致病性支原体与hiv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致病性支原体与hiv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致病性支原体与HIV交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摘要】有关支原体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曾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多数研究认为支原体是HIV感染和致病的辅助因子,然而也有研究呈现出不一致的结果和结论。从HIV感染人群中支原体的分离及流行状况、支原体对细胞的黏附及侵入机制、HIV与支原体之间细胞杀伤作用的协同效应、支原体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等方面对既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关于支原体在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和指导。【关键词】支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诸如发酵支原体(M.fermentans)、穿通支原体(M.perans)、梨支原体(M.pirum)和生殖支原体(M.genitalium)等支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协同因子和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发病的诱发因素,因此将上述4种支原体称为AIDS相关支原体。直至21世纪初,支原体感染与HIV/AIDS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体外实验研究作为研究热

3、点,一度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甚少。然而既往的研究常呈现出一些矛盾的结果和结论,鉴于目前支原体在HIV/AIDS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无定论,对既往研究的全面综述,可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支原体——HIV感染及致病的可能辅助因子  AIDS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特异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受损。毫无疑问,逆转录病毒HIV是AIDS的病原体,但在感染HIV早期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潜伏期,究竟是HIV本身还是其他一些因素决定了HIV感染和致病

4、一直是关于AIDS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T淋巴细胞激活能够促进HIV1的复制,体外实验表明合并感染一些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如分枝杆菌、沙门菌[1]、杜氏利什曼原虫[2]等,均能够促进HIV1的复制。因此,具有感染性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抗原刺激作用可能会增强HIV的复制,并且当感染存在时这种增强作用也会持续存在,支原体感染正是以这种方式作为HIV的辅助因子[3]。支原体的这种辅助作用并不局限于AIDS病程进展中,还可能存在于促进HIV传播的过程中。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性传播疾病(STDs)会促进同性恋及异性恋者中HIV的传播[4-5],

5、因此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如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人型支原体(M.hominis)、M.genitalium、M.fermentans、M.perans和M.pirum等,由于可导致黏膜破溃,从而促进HIV的传播[6]。尽管目前世界范围内异性性传播是HIV感染的主要途径,但通过母婴传播HIV的流行情况正在增加,在非洲和东南亚尤为显著。垂直传播可能发生在子宫内或通过母乳喂养,但大多数人支持垂直传播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有研究指出,性传播疾病会在孕期增强HIV的传播,病原体感染会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其中大量的免疫细胞成为HI

6、V潜在的感染目标,及时治疗STDs可能会减少垂直传播[7]。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尤其是U.urealyticum,是绒毛膜羊膜炎的一种常见病原体,并且可垂直传播[8-9],因此,支原体可能会促进HIV的垂直传播。  2HIV感染人群中支原体的分离及流行状况  20世纪90年代前后,不同地区的研究者相继报道从HIV感染者中分离检测到支原体。M.fermentans是最早被发现的侵入AIDS病人体内的支原体[10-11],随后又从HIV血清阳性患者的血中分离到了包括M.fermentans(AOU株)和M.pirum(BER株)等支原体

7、[12]。Daentans,而用PCR方法检测有10例M.fermentans阳性[13]。M.perans最初从6例HIV血清阳性的男同性恋者的尿样中分离得到[14-15]。国内赵季文等[16]在2000年利用SP4培养法首次在我国AIDS病例中培养检出M.fermentans和M.perans。  .fermentans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不同研究者使用该方法报道的HIV感染者的外周血中M.fermentans流行率大致相同,约10%[18-20],其中Haentans的检出率为9%。国内郭海健等[21]在2005~20

8、06年期间共调查了江苏省175名HIV感染者的支原体感染情况,M.fermentans、M.perans、M.pirum的检出率分别为7.4%、1.7%、5.7%。  .perans抗体阳性,明显高于STD病人和献血志愿者中M.perans抗体阳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