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

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

ID:11136354

大小:26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0

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_第1页
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_第2页
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_第3页
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_第4页
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汉阳区教育督导办公室一、问题的提出1、社会转型期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社会已进入新的转型期,社会结构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农业向工业化乃至后工业化转型,由欠发达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社会结构的转型也相应地带动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转型。从而使我国社会步入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型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对教育和教师综合素质在转型期提出了新要求。如教师不仅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具备相关的文化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素质,还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2、原有的评价

2、教师的方式及内容存在缺陷。学校原有的对教师的评价我们称之为奖惩性评价,或者叫终结性评价,它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势必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很难指望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们对评估结果不是见贤思齐,而是愤愤不平,评估的动机和效果出现严重背离。教育督导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也局限于定性的等级性评价。3、新的评价方案的提出。本《方案》是结合广大中小学教师工作实际,根据基本素质、工作职责、工作成效三个方面的要求,以教师常规工作的基本要求为重点确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本《方案》为发展性教师

3、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二、评价的主要依据1、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教育的学说;(2)“人本主义”基本理论;(3)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2、教育政策法规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

4、年人保护法》及教育部、省、市有关教育法规和文件精神。3、督导评估实践依据。我区在长期的中小学督导评估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适宜中小学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素质评价指标、职责评价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三、评价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构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全面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管理,促进教师素质提高,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争作贡献的良好局面。2、科学性原则。教师工作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理论应该遵循的科学性原则。要根据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统计、测量、评价的科学理论来评估教师工作

5、。评估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也要具有科学性。评估方案要科学,各指标要有明确、独立的科学含义,评估标准要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方针的要求,指标权重应能科学地反映各项指标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评估方法也要科学,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切不可盲目量化从而降低了科学性。3、激励性原则。以往的评估方法,更多的是强调督导评估的权威性,对督导评估的激励功能重视不够,重死指标,轻活现实,强化督导与被督导的双方的矛盾对立,弱化双方的平等对话和情景性的沟通,使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学校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影响督导评估的实效性。因此,必须强调发挥督导评估的激励性,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能

6、够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共生的互动关系。4、可操作性原则。在保证科学性前提下,教师评价方案要突出重点,可操作性强,要尽量简便、易行。四、评价方案使用说明1、本方案指标体系由3个A级指标,9个B级指标,23个C级指标构成,总分为100分。评价结果得分在90分及以上者为一等(优秀),得分在80至89分者为二等(合格);得分在60至79分者为三等(基本合格);得分在59分及以下者为四等(不合格)。2、本方案适用于对担负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的评价。3、教师工作评价每学年开展一次,实行自评、互评、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以校为单位组织实施。市、区两级骨干教师每学年由

7、相应的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一次考评。4、鉴于初中、小学不同层次学校的差异,实施时,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标准作一些补充说明或制定实施细则。一、指标体系及权重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A1基本素质20分B1政治思想4分C1政治方向2分A2工作职责50分B6教学工作36分C13备课7分C2法规意识2分C14课堂教学15分B2职业素养4分C3敬业爱生2分C15作业布置及批改7分C4身心健康2分C16辅导学生3分B3专业水平4分C5专业基础3分C17检测与考核4分C6继续教育1分B4教育教学能力8分C7教育能力3分B7工作量4分C18工作量2分C

8、8教学能力3分C19辐射作用2分C9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