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

研究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

ID:11085665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研究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_第1页
研究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_第2页
研究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_第3页
研究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_第4页
研究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道德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在传统道德假设主义伦理政治模式下,民之“人格”与君之“天格”的对峙,必定演绎为“群体主义”、“德治主义”和“民本主义”三种作用上的政治悖论。唯有弱化道德理性在政治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强化规则或制度建设。才能最终消解政治领域的诸多悖论。  [关键词]道德假设主义伦理政治政治悖论  []A[]1007-1539(2013)03-01

2、12-05  道德假设主义是伦理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范畴。所谓道德假设即道德的假设文明,“它是一定社会假设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定社会引导和推动道德进步的社会理想”。道德假设是同自发形成的与一定的经济关系直接相连的“道德经验”相对的,在阶级社会表现为统治阶级提倡的道德话语。道德假设主义“夸大道德假设的精神引导作用,不仅无视道德经验的基础价值作用,而且也无视假设道德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诸多矛盾”,它分别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假说作为伦理思想体系之逻辑起点的道德本体,二是预设作为行为规范体系之核心的主导价值”。  道德假设主义一般

3、是“政教合一”的基础及其产物,是“道德”说教为政治服务的文明模态。这种文明模态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政治的伦理化,即伦理政治。传统儒学的道德理性及道德理想就是这样一种道德假设主义,“内圣”和“外王”是其主要内涵,所关注的重心主要体现在“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方面。  一、道德假设主义的实践开展:伦理政治的悖论  儒学道德假设主义在“假说的道德本体”(内圣)方向上的展开,以“天”或“天理”的形式赋予了儒家道德理性预设(人性善)以某种神秘主义的权威性和“真理”的魅力;其“预设的主导价值”则是儒家的“外王”理想,主要体现为“群体主义”、“德治主义”和

4、“民本主义”的伦理政治理念。作为“内圣”的前者是后者的逻辑基础,而作为“外王”的后者则是前者的演绎方式。然而,儒家“外王”式的政治理想在其长期的伦理政治实践中必定演绎出其特有的政基于道德假设主义的伦理政治悖论及其消解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治伦理悖论。  (一)“群体主义”价值语境下的悖论  中国传统政治模式的建构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在孔、孟之原始儒学所设置的伦理政治系统里,孔子以“正名”的话语方式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之类“尽职尽伦”作用上的责任和义务,以实现“天下有道”这一理想状态的“社会和谐

5、”;孟子则把“仁”化为“性善”,强调君王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追求“仁政”的理想政治模型。孔、孟虽然亦关切个体对社会、国家的道德伦理责任,但还是比较关注作为个体之“民”的主体地位的。然而,儒学经过汉儒董仲舒的改造,一方面,把孟子的“性善”限制在“圣人之性”的范围内,并从经验层面用荀子的人性观综合了有善有恶的“中民之性”和有恶无善的“斗筲之性”,从而弱化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地位;另一方面,又以“三纲五常”之类官方意识形态的形式强化了作为“整体”和代表“大一统”之王权的价值。在宋明理学阶段,儒学以“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话语,把本来代表皇权意志和

6、利益的中央集权制抬高到“天理”的位置,把整体本位观推至极致。至此,个体的存在及其价值就被完全淹没于“整体”的秩序之中了。  人类为了存活的需要不得不建构某种共同体。然而,所有共同体在理性预设上都是为着某种善或秩序而建立的。然而,如果这个共同体仅仅作为凌驾于其所有个体意志与利益之上的存在,而不能反映和表达所有个体的意志与利益,或者仅是反映和表达了其中少数成员的意志和利益,那么,这个共同体便是一种“虚假共同体”。中国传统“大一统”之王权就是这样一种“虚假共同体”。在这里,“群体主义”变成了“极权主义”和“专制主义”,个体的意志及利益诉求完全被“

7、群体主义”价值语境下的王权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所遮蔽。  (二)“德治主义”治国理念下的悖论  儒家的政治理念是,只要为政者兴礼乐、行仁政,则天下大治。“德”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体系的核心;“以德治国”也是两千多年来历代治国者奉如主要的政治原则。  “以德治国”有三个层面的基本含义:一是强调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即统治者自身应注重自己的“德性”修养,行为举止要符合“德”的要求,这样才具备治理国家的资格,取得治国的成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乃为首位和起点。二是要求统治者必须推行“仁政”、“德治”。治国行政需心系天下

8、,以德为本,对所治之民要宽厚仁慈,如此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戴,才能平治国家天下(从这个作用上说,“以德为本”就是“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三是对人民要实行道德教化-让人民按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