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水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设计方案

南太湖水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设计方案

ID:11083218

大小:1001.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09

南太湖水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设计方案_第1页
南太湖水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设计方案_第2页
南太湖水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设计方案_第3页
南太湖水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设计方案_第4页
南太湖水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设计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太湖水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湖州市南太湖水下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示范工程设计方案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二〇〇九年十一月湖州市南太湖水下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示范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名称:湖州市南太湖水下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示范工程设计阶段:设计方案工程编号:责任表单位负责人: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工艺:土建:电气、自控:给排水:设备:审核:审定:方案编制单位: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7湖州市南太湖水下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示范工程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概述31.1工程概况31.2编制依据和范围5第二章工程设计条件72.1工程规模72.2现状水质72.3设计处理效果7第三章工程方案设计83.1方案设计原则83.2工程建设内容83.3

2、工程方案设计93.4主要设备材料表11第四章工程投资估算134.1编制说明134.2工程投资134.3编制依据134.4投资估算书13第五章工程效益分析165.1经济效益165.2社会效益167.3环境效益177湖州市南太湖水下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示范工程设计方案第六章结论与建议186.1结论186.2建议187湖州市南太湖水下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示范工程设计方案第一章概述1.1工程概况1.1.1工程内容及建设目标本项目建设对象是湖州市小梅港及长兜港的入湖口区域。工程建设的目标是通过“食藻虫”控藻、水下森林构建技术、富营养化水域生态系统重建技术等,重建南太湖受污染水域的水生态系统并达

3、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经过处理后水体主要水质指标能够达到相应的环境功能区标准。工程建设具体内容包括:“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下生态修复工程、水下森林构建工程、水生态系统重建工程等。1.1.2现状水质根据江苏太湖湖泊生态系统野外观测与研究站2005年对南太湖水质监测结果(涉及南太湖的监测点位见图1-1),南太湖的总氮、总磷含量都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尤其是靠近湖心的采样点(23#)和靠近湖州的样点(22#)的氮磷含量全年均处于较高水平,靠近东太湖的(24#)采样点氮磷较低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即2月>5月>8月>11月,见图1-2。图1-1南太湖采样点位图7湖州市南太湖水下生态修复与水质净

4、化示范工程设计方案图1-2南太湖水质参数的季节变化而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5)两个参数,24#点在8月和11月受污染较轻,而5月时受污染较重,其他两个采样点都是在2月和5月受污染较重。总溶解有机碳含量在5月和8月较高,11月最低,各个点差异不明显。近期由江苏省“太湖水污染及蓝藻预测预警工作小组”对整个太湖的水污染及蓝藻预测预警过程中,南太湖的几个主要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南太湖水域的水质恶化程度不容乐观,其中2007年8月3日的监测结果见表1-1,在大雷山、小梅口等测点水质总氮均为劣V类,为蓝藻生长及水华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其叶绿素含量

5、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这段时间,该地区主导风向为南风或东南风,大部分蓝藻水华漂移集聚到太湖北部梅梁湾了;但是一旦风向发生改变,蓝藻在该地区集聚并具备快速生长的条件,就很快会形成蓝藻水华。表1-12007年8月3日南太湖主要测点水质状况表测点名称总磷总氮叶绿素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富营养化状态水质类别大雷山0.042.100.00852.8轻富劣V类7湖州市南太湖水下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示范工程设计方案新塘港0.071.990.04760.5中富V类小梅口0.042.100.00240.8中富劣V类新港口0.041.770.00344.0中富V类四号灯标0.052.420.04060.

6、4中富劣V类1.1.3设计处理效果南太湖示范区域通过食藻虫控藻去除率达到80-90%,建立水下森林——沉水植被,水下覆盖率达到80%,水质主要富营养指标总氮、总磷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水质透明度达到1.5米以上;并进一步恢复水体原有的部分土著水生昆虫,底栖螺、贝类,以及太湖特有的部分本土鱼虾类,水质外观清澈见底,水体终年无内源性藻华发生。1.1.4处理工艺对入湖口区域利用水生动物生态系统中“生态型微生物物种银行”的构建技术及植物、动物、微生物三者协同作用,利用“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下生态系统的修复,实现重建健康生态系统的目的。图1-1污水处理改造工艺流程框图1.2编制依据和范

7、围1.2.1编制依据1.《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4]59号;2.《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2年;3.《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5年;4.《太湖流域片水功能区划报告》,2001.2;5.《湖州市苕溪入湖口污染物削减及水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2009.3);6.国家水专项《入湖口污染物削减及水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课题》实施方案相关内容及批复。7湖州市南太湖水下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示范工程设计方案1.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