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1053053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考点20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内容考点二十: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考点精析】江苏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层级规定为C级。(一)作品的基本特征散文的文体基本特征概括就是“形散神聚”。从情感表达方式看,是通过记人、记事、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感;从材料选择看,常常通过想象联想将众多材料组成有机整体;从题材看往往以小见大,描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从行文上看,常常以某一事物为线索关联全文,使文脉清晰。(二)主要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称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
2、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归纳起来说,可从下列多个方面考虑: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比、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引用。2.表达方式:①叙述,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④说明。⑤议论。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类比、衬托、反衬、联想想象、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白描、铺垫伏笔、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设置悬念、开门见山、点面结合、正侧结合、以小见大
3、、先总后分、层层深入、用典等。4.文章章法:线索设置、一线贯穿、开篇点题、卒章显志、过渡照应(承上启下)、前呼后应、设置悬念、巧设铺垫、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等。5.人称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6.句式表达:多用短句、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结合。7.语言风格:多用口语,质朴自然;多用叠词,富有音韵;多用修辞,语言诗意化,富有意蕴等。统观近三年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文章表现手法的考查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查点。其特点如下:(1)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
4、全篇文章的艺术表达特色。(2)鉴赏要求多角度切入,往往是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的同时切入分析(这点与古诗表达技巧“单一”角度特色有所不同),分析要求既包括对表达技巧的辨识,又包括对其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3)考查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上。【真题体验】1.(2013.大纲卷)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用排比的手法,表现鼓声的节奏和声音由缓转急、不断强化的过程;②欢迎来主页搜索下载精品文档内容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鼓手技艺的高超,极大地渲染鼓声非凡的感染力;③用对比的
5、手法,表现“我”的感情激动和失落的变化,以此突出对“我”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层级规定为C级。第5节用不求……;不求……;不求……”排比句式描写鼓声的过程;“石破天惊”、“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等语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演鼓声的感染力;我前后的心情变化对比,突出了鼓声对我的影响。2.(2013.上海卷)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4分)【答案】前一部分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对世界的好奇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后一部分(最后三段)以成年
6、人视角,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追念和珍惜。(答对1点给1分)【解析】本题考查主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分析。注意“指——析——点”三步答题;两个部分要分别作出分析,点出效果。3.(2013.湖南卷)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5分)【答案】①老媪与农民夫妇形成对比,老媪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或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表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②“我”与未出场的“未婚妻”形成对比,“未婚妻”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处境。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7、根据具体情况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手法及其效果分析。注意“指——析——点”三步答题;两个例子要分别作出分析,点出效果。【方法归纳】(一)如何分析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1.区分散文类型、抓住特征。欢迎来主页搜索下载精品文档内容散文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不同类型的散文写作的特征各有不同,叙事散文注重事件的叙述及人物的刻画,写景散文注重景物的描摹,抒情散文注重对人物情感的抒发。首先要区分散文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阅读的侧重点。2.要区分概念、记牢概念。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概念的异
8、同,因为它们决定着答题方向。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只是要求分析“表现手法”时,答题思路要先狭后广,即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考虑,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考虑。如问“修辞手法”,绝不可同“表达特色”等术语混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