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88162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梦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每个孩子都拥有梦想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 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最重要的成功通道在于人格教育。 中国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不骄傲。 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倡导的成功教育,使一所“垃圾学校”变成了“明星学校”,创造了当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2000年7月中旬,应四川省教委的邀请,我和刘京海校长一同赴成都讲课。虽然神交已久,见面还是第一次,在我的诚恳请求下,一天晚上,刘校长谈了许多关于成功教育的最新思考。 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
2、,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 有一个姓方的男孩,一天在厕所里遇到了校长。校长叫出了他的名字,还夸他作文写得不错。男孩大受震动:全校有几千学生,校长怎么会认识我?说明我的作文真有水平,还有点儿名气呢。 从此,这个男孩子信心大增,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后来,他当了一名中学校长,并成为一名作家,写出《戚继光传》等作品。 讲过这个真实的故事之后,刘京海感慨地说:“我发现,成才的人往往是受了某个人的提醒,说他某方面好,然后他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一个孩子如果认定自己是一个很有用的人,一个对社会很有帮助的
3、人,一个很强大的人,那么好了,这个孩子就很可能走上成才之路。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一个孩子天天被骂作傻瓜,他可能渐渐相信自己真是一个傻瓜,或许就走上了混日子的道路,从此与成功无缘。” 针对上述现象及自己的教育实践,刘京海概括出了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 第一是期望。父母和教师要相信孩子,对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使孩子也对自己产生期望,从小拥有梦想。 第二是机会。父母和教师要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 第三是鼓励。父母和教师既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
4、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孩子信心越来越足,行为越来越自觉。 一开始三个要素都是教师。在反复成功的过程中,逐步地转向学生,即学生对自己有积极的期望,自己主动寻找成功的机会。无论成功、失败,都能自我激励。教育走向自我教育他律走向自律。 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刘京海曾与著名劳动模范徐虎有过一段不寻常的交谈,谈人的梦想。 他问徐虎:“现在学校也在提倡向你学习,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还应该有另外一样东西。”徐虎问是什么东西?刘京海说:“你必须先回答我两个问题,然后我才告诉你。
5、第一,你在幼儿园的时候想过长大了干什么吗?”徐虎回答:“我在幼儿园想当科学家、工程师、解放军等等。”刘京海又问第二个问题:“你想到过长达后修马桶、当水电工吗?”徐虎诚实地摇摇头。 刘京海说:“你不愧是劳动模范!你之所以被大家敬佩,除了你为人民服务多外,更重要的可能是你什么梦都没有实现,可你还在做梦!还在奋斗!人有100个梦,可以说99个是不能实现的。很多人是99个梦实现不了,就开始天天在家打麻将,可你徐虎不打麻将,还在做梦,还在追求奋斗。所以你成为了徐虎!” 谈到这里,刘京海激动地说:“每一个
6、人都有梦想,一个民族有一个梦想,这个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可是,现在人们太功利了,只知道挣钱享受,很多孩子已经没有梦了。”前苏联一位科学家说,最可悲的人是什么人呢?当他走向坟墓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 刘京海说:“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是这样可悲的人。当然,没梦的人是要死的,有梦的人终归也会死,但有梦的人会幸福得多,因为有梦就有追求就会去干,没梦怎么干呢?所以,我觉得让每个人都有梦,可能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最重要的成功通道在于人格教育 我对刘京海说,日本曾反思过自己的教育,认为表
7、面上抓得很紧,而实质上是“教育的荒废”,即荒废了真正的教育---人格教育。其实,中国的教育弊端也在于此。 刘京海连连点头说:“你说的这些,也正是我心里反复想的问题,并且找到了成功的通道。你说,每个孩子的差异在哪里?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关键在于对孩子的自我认识产生了什么影响,即人格影响。学会没学会或成功没成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孩子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刘京海讲起了自己女儿的经历。 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女儿成了班级里的倒数第十名。妻子抱怨刘
8、京海说:“你还研究成功教育?研究让差生成功,现在连自己的女儿都变成差生了!看你怎么再研究!” 刘京海拿过女儿的试卷,把错题一一指出,问女儿是否会做,女儿均回答会做。刘京海说:“既然会做,这个分数我就还给你。”在父亲的鼓励下,女儿恢复了信心。一次写作文,写一个玩具。按要求应达到三个标准,即把玩具的名称写进去,把玩法写具体,把玩的效果写生动。可女儿只写了一点。刘京海看了作文,当即肯定女儿写得好,大加表扬。 不久,老师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