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944591
大小:252.5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8-07-09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讲城市的构成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 大纲要求 1、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 2、了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3、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熟悉)考 P4 1、城市物质构成可以分为两种领域 公共领域:社会公众共享的物质环境,是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 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占用的物质环境,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范畴。 在城市物质环境中,公共领域的开发起主导作用,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也规定了约束性。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物
2、质环境的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的开发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应该保持协调。 2、城市物质环境的优化表现为良好的可达性和外部效应两个方面 可达性: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主要与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网络有关,影响城市的级差地租及空间分布。可达性是城市物质要素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城市中可达性比较高的区位(如市中心地区),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比较好,因而土地价值比较高。『判断』 外部效应:城市作为空间聚集体,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产生外部效应,包括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类。 良好的可达性会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 『例题』在市
3、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价值比较高的是( )。 A.文物埋藏较多的地区 B.风景良好的地区 C.可达性较高的地区 D. 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 答案:C (二)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考 P5 1、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 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 我国城市社会演化的进程趋势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1)人口老龄化 (2)家庭核心化 (3)生活闲暇化 2、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1)农村社会的认同基础——地缘关
4、系、乡土意识——同质性。 (2)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在聚居方式和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多样性(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异质性。 (3)本质差别——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远远高于乡村社会。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了解)考 P6 1、城市产业构成分为三种部类:考 P66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过程(也要记住一一对应关系) 前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一产
5、业为主导。 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经济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社会。 3、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到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大纲要求: 1、掌握城市化的含义 2、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掌握)考 P6 1、城市化含义 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
6、会发展的世界性现象,世界各国先后开始从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社会,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意义:探索城市化发展的普遍规律,预测其发展前景,对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以及制定相应的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对城市化过程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理解, 归纳起来有社会学的、人口学的、经济学的和地理学的不同概念。 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它意味着人们不断被吸收到城市中,并被纳入城市的社会组织中去,而且还意味着随城市发展而出现
7、的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断强化。 人口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和集中的过程。两种方式:一是人口集中场所(既城市地区)数量的增加;二是每个城市地区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 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聚集的过程。 地理学角度:城市化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专业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农业甚至未开发区形成新的城市,以及已有城市向外围的扩展。 定义:城市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二层含义:人口集中过程和景观转变过程 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转化
8、为非农业人口,又是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产业转化为非农业产业,以及社区结构和空间形态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过程。城市化还应包括原有市区的结构重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传统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