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辉煌的一生-记念张爱萍将军.doc

论文:辉煌的一生-记念张爱萍将军.doc

ID:10848725

大小:20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论文:辉煌的一生-记念张爱萍将军.doc_第1页
论文:辉煌的一生-记念张爱萍将军.doc_第2页
论文:辉煌的一生-记念张爱萍将军.doc_第3页
论文:辉煌的一生-记念张爱萍将军.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文:辉煌的一生-记念张爱萍将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辉煌的一生专业:英语班级:2011级4班姓名:摘要:张爱萍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原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关键词:革命家奉献共产党正文: 一、革命路漫漫  张爱萍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的领导人。他出生于四川达县一个农民

2、家庭,15岁投身革命,19岁逐浪三峡走申江,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曾两次入狱,均凭借机智与不屈冲破铁窗。  1929年12月,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此后数十年戎马生涯,转战大江南北,战功卓著。  红军长征中,在四渡赤水、勇夺娄山关、大战老鸦山、保卫遵义城以及抢占白层渡、金沙江堵敌、青石嘴痛歼敌骑兵等著名战役中,他多次率部承担重任或冲锋在前为红军主力开道,或担任后卫保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的安全。  抗日战争期间,他在皖南事变后来到新四军,与战友一道,领导盐阜地区军民粉碎了2万余日伪军的大扫荡。

3、1944年9月,他率部转战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连续收复失地,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作出贡献。   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的他,曾头负重伤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渡江战役伊始,受命组建人民海军,创办了我军第一所海军学校和第一个指导海军技术研究的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不到两年就建起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  1955年1月,他指挥我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举攻占了一江山岛并解放浙东沿海全部敌占岛屿。  1966年6月,中央决定成立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他亲赴全国各地勘察选

4、址,为第二炮兵和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与发展殚精竭虑。  数十年为革命出生入死,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文革期间,面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他坚决斗争,惨遭迫害,被批斗、囚禁6年之久,并致左腿残疾。但他始终笔墨为长矛、诗词作武器,顽强抗争奸佞当道,岂能屈膝。纵千斤压顶,奈何生就的硬骨,哪怕上阎王簿在报纸的边角上,他用一行行诗句,道出绝不屈服的信念。  的确,身为革命家、军事家,他从未光阴虚掷;作为军事将领,他以骁勇善战而闻名。问君此生曾虚度,十五走上革命路。风云变幻漫妖雾,冲天怒,梦怀青萍天涯逐。

5、铁牢狱火锻钢筋,枪林弹雨无反顾,建设祖国不停步。无媚骨,自揣年华未虚度。写于1970年的这首《莫停步》,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   二、奉献到最后  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领导者之一,张爱萍同志出色地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组织科技工作者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为科技尖端领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爱萍同志是一位战略家。在发展我国科技尖端事业的一些根本、全局问题上,他和老一辈领导同志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自信从容,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战略方针和勇于担当、拼搏奋斗

6、的革命精神,令人由衷敬佩。他指出,一个大国,如果不立足于建立、蓄备自己的武器装备和研发创新能力,不预想到和准备好在应急动员时能迅速形成规模和批量的生产条件,只靠买人家的武器满足于一时之需,是短视的,也是危险的。他说,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勇于闯出自己的路子,才是实现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他和其他老一辈领导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中力量、统一组织、相互协作、联合攻关的重大战略思想,建立了武器装备研制试验工作中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总指挥两条指挥线制度。

7、实践证明,在我们党的强大领导和组织下,正是采取了这样一整套优化组合方法,从而将制度的优势和精神的优势转化成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这对于我们今天科技创新与发展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张爱萍同志还是一位实干家。他做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严谨周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讲实话,求实效,从不迷信权威。这是张爱萍同志和他领导的国防科技队伍的一贯作风,也是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当年在国防科技战线上与张爱萍同志共同创业的许多老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正是这种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才使

8、我们比任何发达国家以更少的代价,更短的时间,取得了更大的成果。张爱萍同志作为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与广大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参试部队官兵一道,长期工作、生活在荒漠深处核基地,饥餐砂砾饭,渴饮苦水浆。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的张劲夫同志曾回忆,张爱萍同志在生病的情况下,仍然带着氧气瓶子到基层去检查。他一个焊点,一个螺丝钉,一个零部件都要检查到。所以在他的领导下,工程质量很高,事故很少。我们不会忘记1964年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他不顾个人安危,不顾众人劝说坐上了新改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