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837320
大小:38.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8
《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在全面竞争的同时也要求相互合作的时代,教育面对这种纷繁变化,已无法局限于学校之内,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在社会参与教育的力量中,家庭教育的参与对中小学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家校双方是否建立起有效的合作,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们今天召开这个家长会的的目就是来共同研讨当前家校合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伴随着家校合作的不断深入,结合家校合作的工作实际,也参照我
2、本人的一些经验,对当前家校合作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谈几点思考:一、学校教育的局限与家庭教育的优势使家校合作成为必然㈠学校难以单独承担教育的全部重任,这是学校教育本身的局限。 学校教育的制度化和正规化,一方面显示了教育的成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实践中有着诸多的局限。 1.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对影响学生的校内环境进行控制,但却难以对校外环境进行控制。当前的情况是学生早晨8:00到校,下午4:00放学,除去吃饭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也就是说,一天当中学生有3/4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度过的,这段时间若没有良
3、好的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在这段时间的教育将成为真空,单单依靠在学校的教育,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从这点来看,面对着教育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学校“孤掌难鸣”。 2.一个完备的人应该是由各方面合格素质构成的社会人。即使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所能够给予学生的主要还是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传承,而学生要成为一个健康成长、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生活磨炼、社会锻炼,也就是说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必须要在生活当中、在社会大课堂当中进行锤炼。只有这样,一个人的情感、意志、品格、能力等多方面非智力因素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要全面落实因材施教还
4、有一定的困难。在学校里,一个老师往往需要面对数十名学生,在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有研究表明,对于完全陌生的一名学生和老师来说,他们要彼此了解、彼此熟悉、建立起成熟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生活大概需要6周的时间。一个老师,即使他非常努力,一般也很难做到透彻地了解每一位学生。这样一来,再加上教育资源本身的限制,就对老师很好地落实因材施教、实施个别教育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教育是学校的事,教育是社会的事,更是每位家长的事,面对问题,我们不能紧张,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而应该要用自己的行动去积极构建家校合作的联合优势。 ㈡家
5、庭是实施个性教育的主战场,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最大优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展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奠基性、血缘性、灵活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和功能,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将给孩子打上深深的烙印。 小学生正处在大脑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也是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和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情感的感染力就越强,强化作用就越大。反之,感情越弱,感化
6、作用越小。因此,父母和子女由于特殊的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情绪、态度、思维,甚至决定子女的行为,这种情感的共鸣,其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另外,父母不仅和孩子接触最早,而且和孩子接触时间长,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特殊的亲子关系,使父母能够深刻而系统地了解子女的全面情况,从而做到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此,个别教育、因材施教是家庭教育的优势,这是其它教育都难以具备的。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在纪念他母亲的时候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
7、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确,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可以说是“生命的教育”,这种影响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都难以做到的。 从学生自身看,在小学阶段,他们幼稚,不成熟,对学校生活在充满兴奋、激动和期望之余,还会伴随着一些困惑不安和紧张,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去处理和解决在学校所遇到的各种难题,他们非常需要并依赖于父母的帮助,此时家庭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说,家庭是实施个性教育的主战场,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最大优势。 ㈢国家和社会对家校合作越来越重视。 早在八十年代末,家校合作的问题就得到了国家的重视。1988年
8、12月2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