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梳理

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梳理

ID:10818187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8

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梳理_第1页
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梳理_第2页
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梳理_第3页
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梳理_第4页
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梳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梳理,是搞好"文化研究"跟“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前提传播学批判学派之所以在中国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原因在于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界里面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懂马克思主义的(我不是说教科书上的马克思主义)更没有一个人真正摸透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背景当然,我也不敢说我懂马克思主义,更不敢说我摸透英国马克思主义但是,我至少摸到了门,我起码知道——不读懂威廉斯和汤普森(写《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的)就读不懂霍尔和莫利不读懂葛兰西和阿尔都塞,就读不懂文化研究不懂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就读不懂传播政治经济学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应当是研究的指导方针具体说,深入理论逻辑产生

2、的历史语境中去,对第一手的文献进行细致的解读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历史形成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事实上,英国的文化研究者对法兰克福学派知之甚少,他们是从英国的精英文化传统开始批判大众文化的。就哲学的支撑语境而言,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才是英国文化研究的理论激活点。至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之为“对马克思的回归”似乎不妥,毋宁说,他们和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英国的传播研究(我其实不太赞成传播的批判理论之类说法)主要关注3样东西:机构、文本、受众。英国文化研究其实并没有忽视机构的编码过程,只是更重视受众对文本的解码过程而已。我反倒以为,传播政治经济学有过度关注机构的经济主

3、义嫌疑。不过,这样一来,两者恰好形成了必要的互相补充之势。总之,不能简单地说,传播政治经济学是对文化研究的“批判否定和继承发展”。应当说,它是对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发展”。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法兰克福学派恰恰是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入手展开其工具理性批判的。至于后现代主义,在文化研究的大背景下,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对象。他们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法兰克福学派的道路是相通的。国内出版过的几本关于批判学派的著作,在我看来基本上是一种杜撰的体系,缺乏充分的学理依据。有的从关键词的角度来梳理批判源流,看似有理,但似乎犯了概念中心主义的毛病,机械的概念和问题拆分,缺乏对理论脉

4、络和社会背景大框架的观照。一个共同的问题在于,何谓批判?如果对这一到处引用以致有泛滥成灾嫌疑的标签式词汇缺乏可靠的界定,那么,批判的意义和价值就可能是内耗的和自相矛盾的。现代意义上的批判传统,带有不可磨灭的马克思主义印痕,自法兰克福发出现代批判理论先声,批判的脉络一路延续,其间所经历的起伏变迁,蔚为壮观。从这一严格现代意义上的批判传统出发,我们可以界定出传播批判理论的基本线索。而对这一传统或基本底线的坚守、发展或者篡改、背叛,则构成批判标签下的形形色色的流派纷争的底蕴。从传播议题的视角出发,可以说,传播批判理论实质上主要就是现代文化研究所代表的文化唯物主义方法

5、对现代媒体和传播政治关系的身深度挖掘。因此,这一脉络实质上可以分为三个彼此辩论、融合的脉络:法兰克福、英国文化研究、传播的政治经济学,而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是大写的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批判的传播理论于是就是媒体与传播背景下的现代文化批判。只是这三个脉络尤其各自特定的理论坚持和方法取向,但从实践和理论的实际线索看,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或断裂的,而是纠缠不休的。至于其他所谓的意识形态理论、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等,都只能是这一脉络的外部风暴,它们形塑、改变、加速、刺激传播批判理论脉络的变迁和争斗,但它们不能构成独立的传播理论脉络。而所谓的后现代狂欢,更不能构成批判意义上的

6、传播理论指向。从这个思路出发,所谓的传播批判理论,实质上就是现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子脉络,是一个支流,但相对地,由于科技统治和传播表象的日益渗透,传播的视角成为核心的角度之一。新媒体的新思考(一)精回复本论题上一页下一页论题发起人xiaok于2006-11-1223:39编辑

7、图片上传

8、删图

9、删贴

10、其他文章

11、名片

12、文/康建中新和旧,年轻和年老,总是相对的。并且,它们可以统一在一起。刚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们都是没有经验只有激情的新手;多少年过去,大家早已成为职场老兵。而改变这一切的,是时间。媒体亦如此。倒退三十年,绝对是广播的天下,电视充其量不过是个孩童,是新媒体的

13、代表;而今的电视,早已步入盛年,归进传统媒体的阵营。所以,新媒体总是跟特定的时间段相联系。当然,今天的这些思考是站在2006年的某个时点上来观察新媒体的。新在何处时下关于新媒体的各种说法比较多,一方面各有所长;另一方面,也容易让人产生混淆,缺少一个公认的、清晰的概念。这里,试图对其内涵进行梳理。首先,新媒体并未脱离媒体的范畴,它具有媒体的基本属性。新媒体依然必须处在其他社会单元的中间位置,必须有信息流的发生。也就是说,至少要包含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两个环节。如此看来,像电子商务,其业务重心是资金流和商品流,而非信息流,所以不应当归为新媒体。最近比较火暴的博客(网络

14、日志),同样不一定是新媒体。有的博客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