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93680
大小:452.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7-08
《咸宁市近期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咸宁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年-2015年)咸宁市城乡规划局咸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目录第一章 总 则3第二章近期建设目标和原则3第三章 近期城市发展规模5第四章空间发展指引5第五章用地规划布局6第六章产业布局7第七章住宅建设规划8第八章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9第九章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2第十章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14第十一章 城市绿地建设和景观特色营造18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0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设施建设21第十四章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23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实施24第十六章 附 则252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咸宁市城
2、市近期建设发展,加强城市建设监督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办法》和《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咸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结合咸宁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北至咸宁与嘉鱼、武汉的行政界线,东至贺胜桥镇的花坪、黄祠、万秀村,横沟桥镇的凉亭垴、群力村,西至咸宁与赤壁行政界线以及
3、汀泗桥镇的黄荆塘、古塘村,南至马桥镇的高赛、曾铺、鳖山村以及温泉生态旅游区的边界,总用地面积为674平方公里;主城区范围为现状城区以及向东北拓展至横沟桥镇,向南拓展至马桥镇区域,向西北拓展至向阳湖,总用地面积为165平方公里。 第三条 本规划的期限为2011-2015年。第四条 基本任务:优化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明确城市近期的发展重点和实施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内的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确定近期建设目标、重点发展区域,安排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明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引导和控制城
4、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和近期重大设施建设。 第五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以及必要的图纸、说明组成。第六条 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工作,是对城市近期发展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基本法定依据。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第二章近期建设目标和原则第七条 城市建设近期总体目标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骨架,提升主城区现代服务功能,构筑与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框架和良好的生态体系,建设宜居的城市环境,构建多条对外交通走廊,提升咸宁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联结线上节
5、点地位和鄂南门户地位。1、建成一批对咸宁市城市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基础设施,使36城市功能更加完善。2、重点扶持具有传统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中心城镇,以区域性交通干线为发展轴,带动新城(组团)和小城镇的发展。3、坚持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并举,使城市结构更加均衡。4、努力完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和公益设施体系建设,城市社会更加和谐。5、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绿化建设,塑造城市特色,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温泉旅游名城”,以规划调控和引导城市走特色发展之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使城市环境面貌更加优美。第八条 经济发展目标建设鄂南
6、经济强市。到2015年, 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人均GDP超过30000元。第九条 指导思想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优化和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合理确定近期重点区域;2、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思路,促进城市功能、交通体系等的进一步提升;3、突出“低碳、低耗、低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4、促进宜居与宜业协调、城市与乡村协调、市场调节和政府保障相协调。第十条规划原则1、以《咸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为依据,保持与咸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咸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和协
7、调。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注重旧城改造更新及新区成片开发结合,坚持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平台;5、围绕鄂南经济强市的目标,突出山水园林特色,保护生态环境。第十一条 近期建设工作重点1、保证国家“十二五”36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部署的落实,推进城镇发展模式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2、切实落实“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和要求,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
8、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3、提高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一体化规划,加强交通需求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大力发展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绿色交通。4、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