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论文

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论文

ID:10786807

大小: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论文_第1页
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论文_第2页
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论文_第3页
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论文_第4页
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法律行为制度的伦理基础论文.freelutativejustice)、分配正义(distributivejustice)与矫正正义(correctivejustice)。这三种类型实际上滥觞于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对个别正义所作的分类。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区分为普遍的正义与个别的正义(或称为特殊的正义),而在个别的正义中,他又区分了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两种形态。虽然这一分类尚未明文揭示“交换正义”这一范畴,但“矫正的正义”这一概念中,实际上包含着现今的交换正义与矫正正义两个方面的内容。亚里士多德指出,“矫正性的公正,生成在交往之中,交

2、往或者是自愿的或者是非自愿的。它不按照几何比例,而是按照算术比例。……。”25在他那里,“矫正的正义”一方面指人与人之间经济上的交往和制定契约所遵循的原则,这一意义上的“矫正的正义”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交换的正义;另一方面也包括民法上的损害的禁止和补偿的原则,这一意义上的“矫正的正义”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矫正的正义。26简言之,自愿的交往就是指交换正义,而非自愿的交往就是指矫正正义。27交换正义,又称为交易正义、平衡正义、均衡正义、平均正义、数学正义、契约正义或对等正义,系基于严格平等之原理,即依照算术的比例,确定各个人之利益与不利益之应得分。“均衡正义所关切者

3、为人与人之间的义务,使人与人在交易中享有公平的合理对待。”28“对等正义之基础为同等关系,旨在使个人间价值利益之交换维持均衡,以免互相侵夺而冀其平,”29受平均正义之适用的领域,主要为私法,若就权利而言,大致可举为各人之人格权、生存权以及对物、发明及他人劳务之权利,尤其是基于私人间之交换(互易)经济的交易契约关系,而发生之各种请求权。30与分配正义相比,交换正义具有消极性,斯密认为,“正义只是一种消极性的美德,他不过是防止我们加害它们而已。一个谨慎小心,没有向他人施加暴力、侵夺财产,或者诋毁邻人名誉的人,确乎没有什么积极的优点,……我们每每静坐、无所事事,就能满足

4、正义的一切原则。”消极的法律对于经济活动及营利行为,没有任何指导作用。法之内容不指导经济行为,而仅作评价,即按照正义的基准评价经济行为。法律不过是一个“公平的旁观者”。31言分配正义必先言分配,分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分配是国家为主体的一种活动;广义的分配则除此之外,还包括自发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后果,即交易的自主发展最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分配状态。有学者将之称为自然分配正义。如果采纳广义的分配概念,则本文所涉及的交换正义、矫正正义等均属于分配正义的范畴,因为这种广义的分配概念实际上是表征“由某种行为所导致的财产的分布或持有状态”的涵义。为避免用语的混淆计,本文采纳

5、狭义的分配概念。分配的正义,又称为几何正义,系基于比例平等之原理,即依照几何学的比例,确定各个人之利益与不利益之应得分。分配的正义所关切者为社会合理地分配利益给社会上的每一份子,并合理的承担义务。32分配正义之基础是权利服从关系,33是公法关系藉助外在目的以达到特定分配目标的政治性法律实践。“分配正义表现为公法关系的具体实践结果”。34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掌握治权之机关,于量刑、课税、赋予公职之机会、授予荣誉、为物质的精神的待遇,及决定应否或应在何种程度由国库资助时,皆应受分配正义之支配。其他如防止或除去偏颇的特权,实行社会政策、及整备各种社会设施等,无一非与分

6、配正义,有密切关系。35加拿大学者otaPinto:《民法总论》,澳门翻译办公司、澳门大学法学院1999年版,第211页等。②韦森:《文化与制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页。③日盐野谷祐一:《价值理念的构造》,东洋经济新报社,1984年,第12页。转引自赖金良:“价值·评价·规范”,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二期。④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65页。⑤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54页。⑥马汉宝:“自然法之现代意义”,载《西洋法律思想论集》,汉林出版社,1977年,第112页。⑦英哈特:《法

7、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189页。⑧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第29页。⑨德阿图尔·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讲》,米健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21页。⑩NigolaiHartmann:Ethics,volume1,London:GeorgeAllenUnas,JustificationandApplication,MITPress,1993,p150ff.24李非:《富与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30页。2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

8、版社,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