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29808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聚焦于文本的愉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聚焦于文本的愉悦论文.freel.H.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朱金鹏、朱荔译,37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互文性”之所以可以引入文本批评,在我看来,主要因为这是一个关于联系的思想,可以涉及文化传统的承袭,涉及作家与社会、作家与其他作家、作家与作品以及作品与作品的广泛的联系。这就为我探索文本之内的分析与文本之外的评价相互结合找到了一条通道。比如,我在对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的分析,首先分析叙述层的多重叙述者叙述出来的矛盾、失真、世界无法复原的特点。对此我的概括是:七个人物各自的叙述,不是无意为之的,超越于
2、七个人之上的是隐含的作者。隐含的作者显然不是为了创造一个可以通过刨根问底就使真相大白于天下的情杀案,也不想通过曲折的情节发现元凶。追求故事的真实显然是不可能的,其中流露出隐含的作者的悲观。于是,我从“互文性”的思路,考察芥川龙之介其他作品与《竹林中》构成的互文性以及与在日本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古事构成的互文性进行分析。所谓其他作品分别是《罗生门》、《鼻子》、《父》和《孤独的地狱》、《橘子》等。这些作品的写作时间与《竹林中》大致相近,都是写人与人的隔膜。正如《孤独的地狱》中的叙述者说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也是一个受孤独地狱折磨的人
3、。”(注:《芥川龙之介小说选》,文洁若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这些作品印证了《竹林中》的悲凉、感叹的历史性背景。至于与古事的互文性,如鲁迅所说,芥川龙之介“复述古事并不专是好奇,还有他的更深的根据:他想从含有这些材料的古人的生活当中,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注:转引自吕元明《日本文学史》,260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具体地说,就是《竹林中》受到成书于日本永保元年的《今昔物语》中的一个故事的启发,并借用这个故事改写而成。但是,《竹林中》不是简单地对较早的《今昔物语》的进一步同化,而是拓宽
4、了意义域,超越了对武士这个阶层的某个看法,形成一种更为抽象的对世界对人生以及对真实的看法。可见,在互文性的思路中,文本分析突破了文本自足,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对作家的艺术追求以及艺术风格予以评价和判断。五、文本分析的多方面意义作为一种批评活动,文本分析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包括对读者和我自己研究工作两方面的意义,由于后者带有心得色彩,所以我侧重说说对我的研究工作具有怎样的意义。文本分析激发了我对文学的一些思考。仅以两点为例来谈谈。首先是我对文学理论的创新路径有了一些体会。文学理论的最初产生是对文学现象的发现、整理和思考,最后抽象为理
5、论形态。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文学理论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产生的机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即开始从理论生发出理论,不再是纯粹地对现象的归纳、概括和抽象,而是通过思辨、推理,从理论到理论。这是人类思维的成果日益丰富和精神财富产生方式拓宽的表现。但是,对文学理论建设来说,当我们长久地脱离了文学现实,理论距离现实越来越远的时候,潜在的危险就是文学理论的虚空和脱离实际。因此,适时地返回到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实际,是生发出理论灵感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文论家们不断地回到文本,尤其是回到经典文学作品去发现新的问题,这成为他们理论创新
6、的特点。比如,希利斯·米勒的《解读叙事》就是回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发现《俄狄浦斯》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阐述体系里一位怪异的客人”(注: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申丹译,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希利斯·米勒虽然解构了经典叙事理论的一系列范畴和概念,但是他在解构的过程中,必须依然凭借着这些概念范畴进行论证,所以自然地不可避免地表述了他关于叙事的思想。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是如何在对经典文本分析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产生理论灵感,并促使我进一步思考的。在分析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的
7、时候,我确定了这篇小说是“通篇性讽刺”文本,就是说那个叫作马克·吐温的参加竞选的人是一个糊涂的没有认识到竞选本质的叙述者,那么,也就意味着我确定了隐含的作者与这个叙述者之间存在着较大距离,事实上,隐含的作者在心领神会地带领着我们读者倾听/观看这个糊涂的叙述者,并且居高临下地认识他的错误。那么,相应的问题就是,我是怎么确定这两者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与文本分析者的眼光、知识和批评视野有关系。其实,《竞选州长》被介绍到我国已经很久了,以前,我们总是认为那个叙述者马克·吐温所叙述的是对资本主义所谓民主选举的公平合理的虚伪性的揭露和控诉
8、,我们只要认可了他的揭露和控诉,和他取得一致就是对这个文本最到位的理解了,当时对这个作品的肯定基本是在这个意义上的。那个时候我们为何没有现在这样的批评眼光呢?所以判断叙述者和隐含的作者的区别,是文本分析中一个涉及前理解、批评视野和眼光的复杂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其次,文本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