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信贷高增长及其风险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信贷高增长及其风险因素自去年11月中央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去年后两个月新增1.2万亿元,占去年全年新增量的25%;今年前5个月新增5.83万亿元,是去年全年新增投放量的1.2倍。巨量的新增信贷一直备受争议,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意见莫衷一是,观点纷纭。 对此,中央、监管部门及各家商业银行基本持肯定态度。银监会主席刘明康4月1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发言就集中代表了三方的观点。他认为,今年的新增贷款
2、主要投向了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涉及民生、商务领域,比如仓储、物流、农业等,结构合理;虽蕴育着风险,但是可控;银行业拨备已经超过9000多亿元,基本能够覆盖风险。 但是质疑的声音一直不断,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短期的信贷巨增会存在资源误置,导致两三年后产生新一轮不良贷款。野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保罗·谢尔德和《华尔街日报》持这种观点。二是以基础设施为主的信贷投向无助于拉动民间投资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安邦财经在其5月7日编发的《每日金融》中就撰文表明此观点。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回收期较长
3、,对投资者来讲意味着投资回报下降、投资回收期拉长,内生的金融风险加大。《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以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表示了这种担忧。四是贷款高速增长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吴庆就持这种观点。这种情况下,合理分析和判断当前的信贷增长,对金融机构今后的信贷投放和监管机构的监管导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巨量的信贷投放不会出现整体的流动性风险 1、巨量信贷投放是保增长大局的需要。影响不断扩散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去年三、四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和GDP增速大幅下滑,“保增
4、长、调结构、扩内需”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因此去年11月,中央及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资计划。在这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中央计划为1.18万亿元,只占29.5%,其余2.82亿元投资计划需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民间投资来承担。但是,我国地方财力有限,民间投资也因经济发展态势不明、投资领域受限而难以迅速增加。在这一特殊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承担起扩大投放、刺激经济增长的社会责任。实践证明,今年大规模的信贷投入,有效解决了4万亿元政府投资的资金配套问题,稳定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预期,有效提振了
5、市场信心,对宏观经济短期内止跌回稳起到了积极作用。 2、银行对贷款受限时期储备项目的集中投放以及表外项目表内化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目前的信贷高增长,不会出现整体的流动性风险。我国从2003年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2007年又进一步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中央银行还不断通过指导性计划、调增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窗口指导等措施控制银行的信贷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各家商业银行尽管储备了大量成熟项目,但受货币政策限制,一直无法实现有效投放。一些银行只有通过发放信贷替代产品来满足客户的
6、信贷需求,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去年就采取这种方式为客户分别融资2471亿元、896亿元,从而导致了过去几年金融机构贷款增长不快。从紧货币政策向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型,使得金融机构有了实现投放的条件,同时,许多银行出于担心货币政策随时调整、早投放早受益的心理,以及贷款收益高于信贷替代产品的情况,或抓紧储备项目的投放步伐,或将表外项目表内化,于是出现了当前信贷投放的井喷现象。但是目前的信贷高投放还不会造成我国金融机构整体上的流动性风险。前5个月,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存比为73.4%,仍低于2007年的73
7、.6%,5月底的余额贷存比也只有66.3%。而且这种井喷随着银行储备项目的减少,力度也会逐步减弱,前五个月信贷增长的趋势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3、巨量信贷增长是银行业在内外因素影响下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最佳选择。近年受适度从紧和从紧货币政策的制约,我国金融机构贷存比迅速从2003年的76%下降到2007年的67%。2008年受资本市场大幅下挫、资金不断回归银行体系的影响,又进一步下降到65%。如果说这种下降在前几年出于降低资产组合风险的考虑,是我国金融机构主动选择结果或可接受状况的话,金融危机的爆发
8、就彻底地改变了这种态势。2007年以前,我国金融机构往往采取购买债券、将资金拆放给西方国家银行等手段来分散信贷风险,获取收益。但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类业务收益大减、风险剧增,金融机构不得不大力压缩。2008年,仅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三家,证券投资、拆放给西方商业银行的资金就减少了2802亿元,这些资金急需寻找新的收益渠道。但是由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流动性充足,国内债券的投资收益也大幅下降。于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回报,金融机构唯有加大信贷投放。 二、以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