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

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

ID:10660303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_第1页
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_第2页
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_第3页
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_第4页
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几个问题的商榷与建议【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习惯称“七版教材”)是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教科书,修订后的第2版已开始使用。该教材在前六版教材基础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注重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实用性、指导性,强调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把握,突出展现辨证论治体系,中医特色鲜明。但笔者在使用该教材过程中,发现一些值得推敲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给授课或自学带来一定的不便,兹分述如下。  1总论内容宜优化分解  《中

2、医内科学》总论部分占有较大篇幅,但相当多的内容是在重复《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基础课中的知识。其中“脏腑病证辨治概要”和“气血津液病证辨治概要”是总论中的重点,但在《中医内科学》刚开讲之时就过多讲解理论,且大部分内容又为学生曾经接触的知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学生希望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尽快接触一些临床方面的东西,若重复内容较多,新鲜感减少,可能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这对教学不利。  作为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要求,总论中的内容本身是不可或缺的。鉴于此,笔者以为是否可将总论原有内容进一步优化、分解,在各论每一章开始

3、时参照总论相关内容设立本章“概述”,或在每一章结束时设立“本章小结”,以使学生对七大类病证主要内容有一提纲挈领的把握。就教学实际而言,笔者倾向于设立“本章小结”,可使学生在对每一疾病掌握、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以掌握每一大类病证临床诊治的规律,这对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益。因为从根本上说,书本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方法;如果不能通过学习,执简驭繁,把握规律,就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临床病种。  2概念表述宜精炼规范  就整体而言,该教材中对疾病概念的表述基本上突出了症状或体征特点,多数疾病也以“症状(或体征)”为主进行定义,如

4、“喘证”概念为“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其他如胸痹、胃痛、黄疸、中风、水肿、血证、消渴等多数病种亦是如此,将疾病的临床表现作为概念的主要内容。   但有的疾病以“病因+症状”形式进行定义,如“感冒”概念为“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其他如心悸、头痛等也是如此,在临床表现前增加了病因和疾病分类。   有的疾病以“病机+症状”形式进行定义,如“呕吐”概念为“呕吐是指胃失和降

5、,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类似的还有咳嗽、呃逆、关格、汗证、虚劳等疾病,先提示病机要点,然后描述临床表现。  还有的疾病以“病因+病机+症状(+病类)”形式定义,如“内伤发热”概念为“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其他如肺胀、痹证等也是这种定义结构。  该教材中,在概念的表

6、述方面大体上有以上4种方式,显得不很统一。固然,《中医内科学》所涉及的52个病种确实无法整齐划一的去定义,但每一疾病在概念的定义结构方面应至少包括主要病因、关键病机、症状以及病类等,这样的概念表述无论对教学还是自学都是有利的。虽然,包括主要病因、关键病机、症状以及病类的概念表述在每一疾病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但让学生对每一疾病有一准确把握总是利大于弊的。笔者以为,疾病的定义尽可能以“病因+病机+症状(+病类)”形式规范,学生从概念就可以悉知疾病的要点或概貌。  3文献引用宜准确完整  对历史沿革的了解是《中医

7、内科学》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历代医家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的了解,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这也是本科教材区别于专科教材的特点之一。该教材这部分内容较前几版有明显的加强。  但该教材中个别疾病历史沿革内容的引用尚需探讨。如在“头痛”一节中引《丹溪心法·头痛》说:“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查《丹溪心法·头痛》原文,实际是在段前有“头痛须用川芎”一语,然后是“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对比之后会发现,原文中朱丹溪首先强调了“川芎”在头痛治疗中的基础地位,但教科书删

8、去,这易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曲解。  在“中风”一节中,谈到唐宋以前的“外风”学说时,所举治疗代表方药却引入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大秦艽汤。虽然大秦艽汤确系疏表祛风方药,但用于引证唐宋以前的学术观点似欠妥。  金元三子刘完素、李东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