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德法兼济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社会德法兼济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ID:10660278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社会德法兼济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_第1页
社会德法兼济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_第2页
社会德法兼济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_第3页
社会德法兼济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_第4页
社会德法兼济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德法兼济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德法兼济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一、追本溯源:我国古代德治和法治的优良传统  儒家和法家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学,相对来说,儒家尚德,法家尚法。这里的尚不是绝对的,儒家思想中也有法治的思想,法家思想中不乏德治的思想,尚仅指更加侧重。  (一)从儒家文化的角度看德治文化渊源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继承和拓展了西周以来德治的思想,将德升华为一个更高的层次,主张德治,用道德教化百姓,用礼仪规范行为,是最高等的治国方略,是实现大同社会的关键。孔子之后,孟子、荀子等按照孔子的逻辑趋向,进一步发展了德及德治思想,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秦二

2、世而亡,汉代秦立,统治者崇尚黄老思想。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发展,西汉的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经济恢复,黄老之学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统治者迫切需要确立新的积极有为的统治思想。一代大儒董仲舒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揉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部分思想,将传统儒家思想改造成为适应大一统需要的新儒学体系。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携经其改造的新儒学隆重出场,为汉武帝所采纳。自此,儒家思想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不可撼动的正统思想。  史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儒家倡导德治,因此从儒家文化的角度探讨德

3、治的渊源,但是,儒家在倡导德治的同时,并没有片面的抛弃法治,孔子曾指出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董仲舒改造儒学更是直接吸收借鉴了法家的思想,指出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也(《春秋繁露天辨在人》)。总体来说,秦之后,在中国封建社会进程中,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但是这时儒家追求的德治并不是纯粹的德治,中国的统治思想确切来说是德主刑辅,一手抓德治,用道德教化百姓,一手抓法治,用严刑峻法打击不服教化之徒,名义上实行德治,暗地里继续推行法治,也就是事实上的阳儒阴法。  (二)从法家文化的角度看法治文化渊源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以推崇以法治国

4、见长的一大显学。法家倡导法治,因此从法家文化的角度探讨法治的渊源,但是,就像儒家在倡导德治的同时,也主张以法辅之。在法家思想中,统一的法律与严格的刑罚是治国之本、兴邦之源。在这一前提下,法家的法治思想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德治内容,而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正是儒家大思想家荀子的学生,儒家和法家思想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法家思想的先驱者,管仲在齐国主持变法时,实践了以法治国的思想,但也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论述,对德治的价值给予了明确的肯定。商鞅反对儒家道德教化手段,但也没有完全抛弃德的思想,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

5、于力。圣君独有之,故能述仁义于天下(《商君书.靳令》)也就是说,法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任力和贵法才能实现最大的仁义,最大的德。  韩非继承了商鞅的任力不任德的思想,主张严刑峻法是最高效的治国方略。但是,韩非在坚决反对儒家的德治思想,激烈批判儒家忠孝观念的同时,又提出了一套忠孝仁义思想,而且这个思想直接成为后来新儒学具有核心地位的三纲五常,在教化方面,比先秦儒家的愚忠愚孝思想更甚之。从这个方面讲,韩非并没有摆脱传统的道德因素的限制,其思想乃至整个法家思想体系都只能说是奉行刑主德辅的思想。  二、兼收并蓄:西方德法兼济思想与实践  我国封建社会中,儒

6、家倡导的占据社会主流的德主刑辅思想,亦或法家倡导的刑主德辅思想,都体现了德法兼济的精神。其实,不止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方式具有德法兼济的特点。纵观西方发展史,从整体上说,法治特色尤为突出,德治思想在法治环境下,作为法治的重要补充,这实际上是法主德辅,依然体现了德法兼济的精神。  (一)西方德治和法治的思想理论渊源  西方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梭伦变法。真正奠定西方法治思想理论基础的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他指出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法律则是协调各种冲突和需要的金色纽带。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其基础上

7、按照法治优于人治思路,进一步发展了法治思想,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实施民主法治的思想,使法治思想在理论上有了重大升华。在法治发展的同时,体现德治的贤人治国的思想也不断发展,最为典型的就是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梭伦正是西方贤人的典范。西方思想家们在发展贤人治国思想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公民的道德教育和民主政治的实现,这也是西方德治思想的正要特点。总之,不仅西方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相对成型的德治思想也起源于此时,并且两大思想就相互联系,为后世西方德法兼济的发展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方国家逐步走向封建制,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基督

8、教成为封建统治工具,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在这种政教合一的体制下,基督教的道德作为最高统治思想,德治不言而喻。尽管法律以宗教神学为指导,但其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