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际团结模式随迁父母居住安排对代际关系的影响

基于代际团结模式随迁父母居住安排对代际关系的影响

ID:10610323

大小:7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7

基于代际团结模式随迁父母居住安排对代际关系的影响_第1页
基于代际团结模式随迁父母居住安排对代际关系的影响_第2页
基于代际团结模式随迁父母居住安排对代际关系的影响_第3页
基于代际团结模式随迁父母居住安排对代际关系的影响_第4页
基于代际团结模式随迁父母居住安排对代际关系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代际团结模式随迁父母居住安排对代际关系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代际团结模式随迁父母居住安排对代际关系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目前我国2.3亿的流动人口中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即农民工已经达到80%,而且人口流动呈现家庭化趋势,有近70%的流动人口与家庭一同流动;农村随迁父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流动人口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增长。随迁父母长期在农村生活,早已习惯了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进入城市之后他们将面对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不仅要应对子女外出工作期间单调枯燥的家务劳动,同时由于社会资源贫乏和经济能力低下而面临社会适应

2、与城市生活融入的巨大压力。代际关系在农村随迁父母的城市生活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城乡二元的制度壁垒将农村随迁父母阻挡于城市的社保福利之外的情况下;而家庭代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随迁父母在城市的生活质量,关系到这些将要步入或已经处于晚年的中老年随迁父母是否能够在城市颐养天年。  目前有关随迁父母的研究少之又少,已有的少量研究主要关注农村随迁老人即农村随迁父母中的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与社会融入,认为农村随迁老人是一个亟须社会关注的群体。  在精神生活方面,相关研究从闲暇时间利用、社区活动参与、对社区的心理认同等方面描述农村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状况,发现该群体的精

3、神生活单调,主要表现为闲暇时间中的娱乐活动较贫乏、很少参与社区活动、对城市社区的认同度低。  在社会融入方面,农村随迁老人在城市受到家庭、社区人际和社会政策等多层面的社会排斥,政策限制、文化差异、社会资本、个体特征等被认为是影响农村随迁父母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  随迁老人从农村进入城市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如何适应与融入陌生的城市场景与社区生活、处理相对复杂的家庭关系,已经成为农村随迁老人面临的重大人生课题。  总之,学术界不仅对农村随迁父母的研究少,同时关注面也较窄、鲜有深入的探讨,农村随迁父母的家庭代际关系需要被给予更多关注。  长久以来,我国家庭观念浓厚,同时受儒家思

4、想的影响,传统的孝道规范构成中国家庭的核心价值观。然而我国经历着重大社会变革,特别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代际关系的和睦团结和家庭中的养老敬老等面临挑战。子女的外出务工和父母的随迁行为改变了农村父母的传统居住安排模式,而不同居住安排下的家庭代际关系可能展现出不同的图景。同时,在中国从父居的父系家庭体系中,子女与父母的代际关系往往具有性别差异,儿子承担主要的赡养责任,在城镇化背景下,随迁父母居住安排上的变动对传统的家庭代际关系可能产生影响,不同居住安排下的随迁父母与子女的代际关系性别模式可能发生重要变化。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反映复杂的社会联系,同时家庭成员由多种团结联系起

5、来,而代际团结是研究家庭代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将基于代际团结模式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二、居住安排、子女性别与代际关系  (一)代际关系基于代际团结的模式  BengtsonandSchrader于1982年提出研究家庭代际关系的团结模型。  作为一个多维的概念,代际团结包含六个不同的团结维度,分别是联系性团结(associationalsolidarity)、情感性团结(affectionalsolidarity)、一致性团结(consensualsolidarity)、功能性团结(functionalsolidarity)、规范性团结(normativeso

6、lidarity)和结构性团结(structuralsolidarity)。代际团结理论认为团结、凝聚力是家庭亲子关系的核心,Bengtson和Silverstein等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结果也支持此观点。  尽管家庭多样化导致代际关系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团结模式仍被证实是有效的,被广泛地用于指导代际关系的研究,成功地应用在不同国家的环境下,然而在中国的研究还很少。  在现代西方家庭中,子女在未成年时受父母抚养,在其成年特别是结婚之后,则搬离父母家庭,也不再有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是一种接力式的家庭代际关系。  在中国,孝道规范构成代际团结的核心要素,而向上的功能性交

7、换被认为是践行孝道文化传统的表现,因此典型意义上的老年支持只涉及单向的老年父母对成年子女的依赖,传统代际关系表现为子女为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这种代际支持行为履行了对老年父母的孝顺责任。费孝通(1985)认为中国传统家庭代际关系属于反馈模式,即父母抚养未成年的子女,而子女成年之后要赡养年老的父母。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过于强调子女的孝顺责任,代际的情感互动、资源交换等其他团结要素往往被忽视。因此本文将通过代际团结模型提出的各个基本维度来弥补这个差距、探索代际团结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特别地本文将关注随迁父母与子女的代际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