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11149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试论心理测试中“观众效应”对被测人的影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心理测试中“观众效应”对被测人的影响论文..毕业论文摘要观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是因为他人在场而使个人绩效水平有所变化的现象。观众效应包括社会促进作用和社会干扰作用。对于观众效应的心理机制,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观众效应在心理测试技术的测前谈话阶段、实测阶段也体现出了促进及干扰作用,无形的影响着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论文关键词观众效应社会促进社会干扰心理测试测前谈话我们经常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屡见不鲜:当你走路时,如果有一个人从你身后匆忙超过你,你会不自觉地加快自己的步伐;当你投篮时,如果你意识到有
2、人正在注视着你,你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毕业,命中率会更高;如果你是一名演讲者,某一天感觉不舒服,可是一上讲台,你的精神就来了;在运动比赛中,观众的欢呼喝彩气氛越浓,运动员的劲头就越足,技能发挥也会越好……而在心理测试过程中,主测人及旁观者的在场,也会对被测人产生一些心理生理变化。为什么在有他人存在的情况下,个体行为会发生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背后究竟蕴藏着何种社会心理效应?一、观众效应的作用以及心理机制1898年,心理学家特利普里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们的行为效率会因为别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而明显促进。19
3、04年,社会心理学家茅曼在做肌肉努力和疲劳实验时发现了这种观众效应。当实验的主持人在房间里时,被试举重物的速度比房间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要快一些,掷得距离也远一些。在此之后,达希尔对哈佛大学的学生进行的追踪研究也证明了有观众在场的情况下,学生做乘法计算要快一些,正确率也高一些。奥尔波特1924年在哈佛大学也通过实验进一步阐明:对于同样的任务,人们在观众面前完成的效果要好于个人单独完成的效果。而佩森等人在1933年研究有关记忆的效率时发现,学习迷宫的任务和学习无意义单词任务的效果却因观众在场而降低。但当被试在学会迷宫任务和无意义单
4、词任务后,他们在观众面前的展示比之前更好。1937年,我国学者在清华大学用蚂蚁进行实验,证明了蚂蚁在单独、成对或三只为一群时挖掘沙土的数量是不相同的。三只蚂蚁一起挖掘沙土时,其中每一只蚂蚁的工作量是一只蚂蚁单独工作时的三倍。这种在“有人在旁”的条件下与“单独行动”条件下个体绩效差异的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称之为观众效应。观众效应是指因为他人在场而使个人绩效水平有所变化的现象。研究表明,被试在需要完成的任务难度较低或是比较容易操作和完成的情况下,观众在场会对其完成任务的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当任务难度较大并且被试不太熟悉任务的时候,观
5、众在场反而会对绩效产生干扰作用。观众效应在影响个体行为变化时,通常会出现两种相反的效果,即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是指个体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由于有他人在场或他人一起参与活动而使行为效率提高的一种现象。社会促进不完全是一种群体现象,人们可以在别人在场时表现出这种现象,但他可能不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而在群体背景下,却更有可能产生社会促进效应的发生。有关社会促进的研究表明,别人在场时从事简单的、常规性的任务,个体的操作会更快、更精确。但如果从事的是复杂的、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别人的出现可能会对绩效产生干扰作用
6、。社会干扰则是,个体在完成某种活动时,如果有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完成活动,造成行为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既然观众效应在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那它是怎么产生的?许多心理学家对此提出了看法:弗里德曼(1981)认为,群体背景之所以能够引起行为内驱力的增加,是因为他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金盛华从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出发,认为被评价意识被激发,会直接提高人们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水平,使行为过程实质上成为一个由高度自我意识支配的自我表现过程。扎琼克(1965)提出了社会助长驱动理论,指出单纯的他人在场增加了个体的唤醒水平和驱
7、力,这种唤醒要求个体以新的方式更快更好地行动。桑得斯(1981)认为,他人在场导致了分心。当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体不自觉要选择注意任务还是注意他人,这一冲突导致了驱力的增长。还有研究者认为,个体之间还存在着隐蔽的竞争因素,由于他人在场可使个体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竞争压力,并由此产生了争强好胜及社会赞誉动机,致使个体之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展开了竞争。弗雷德曼和克劳斯(1960)曾做过一个卡车游戏的实验,结果是几乎所有的被试都不由自主地怀着竞争的心态,尽可能地超越对方,而忘记合作。生理心理学角度,最近有学者的研究认为,他人在场可能存在两
8、种冲突的生理物理反应模式:激励或是威胁。当个体具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任务时就会激发激励模式,在生理上,这种模式类似于做有氧运动时肌体产生的反应;相反,当个体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任务时就会激发威胁模式,肌体发生了类似于应对危险时的反应。不同的生理物理反应模式最终会影响到个体的成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