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论文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论文

ID:10484870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论文_第1页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论文_第2页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论文_第3页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论文_第4页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论文论文摘要: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本质反映了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教育的价值诉求是“做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消解以功利化为目的的“做事”教育导向,牢牢把握真善美三个基本要素,并使之有机统一,培育论文摘要: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本质反映了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教育的价值诉求是“做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消解以功利化为目的的“做事”教育导向,牢牢把握真善美三个基本要素,并使之有机统一,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崇高境界和人格的真正主体,而这正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素质。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大学生;人文精神一

2、、人文精神的本质及其教育的价值诉求人文精神的内涵至少有两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理解:第一,从价值层面作目的论的理解,就是“以人为本”,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和崇高目标。第二,从生存状态来说,它既是一种内化的思想素质,又是一种外现的行为方式,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体现为一种对自身和他人以及对人类命运强烈关怀的思想、意志和情感,永恒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崇高的价值理想。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本质反映了人的本质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目的的思想因此萌芽。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尊

3、严和价值得到提倡。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提出“人是目的”的思想,他说:“人(以及每一个理性存在者)就是目的本身,亦即他决不能为任何人(甚至上帝)单单用作手段,若非在这种情形下他自身同时就是目的。”黑格尔则进一步认为,人的本质是精神的自由,而人类的历史不过是理性或精神在其中展现的历史。马克思的分析最为彻底,他从分析“劳动异化”着手,认为人类的最终目的是摆脱这种劳动而成为自由与全面发展的人。他说:“‘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生存、生活于世,虽然要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要遵循客观规律,但却并非

4、为了证明自然的合规律性,并非证明上帝的“全知全能全善”,而是为了人生存的价值,为了生活的意义,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就是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上述反映出教育的本质及其价值诉求。教育的本来意义,就是指做人的意义,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人。“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这个对教育的定义的精辟之处在于它揭示了教育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这里的“渔”远不止通常理解的本领

5、、本事、能力,而应理解为“做人”,即“渔”得合理,“渔”得合法,“渔”之有道。这个意义上的“渔”不是做事,而是做人。做事以强调功利化为目的,做事教育是自近代以来才逐步产生的,随着科学主义的兴起而风行,成为当今社会教育问题中的显著现象。它把功利性放在了教育的核心地位,是一种把人作为工具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已经导致了人的异化。所以,虽然做人主要通过做事体现出来,但还是要以“做人”统摄“做事”,毫不犹豫地将“做事”消解掉。人文精神蕴含着极其深刻的目的论和方法论,从而为教育及其改革指明应然的目标和方法。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文素质教育,致使大学生人文精神

6、的缺乏。作为研究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和本质的最重要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教育活动,体现着深刻的人文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自觉地承担起培养人文精神的重大职责,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关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珍视和合理规范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创新精神、品行端正的社会公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二、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误区做事教育重视的是知识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是“制器”,实际上是一种工具性教育。当然,不可置否,教育有

7、工具性的一面,教育的工具性是教育的一项社会功能,但不能认为教育的工具性就是工具性教育。工具性教育把人看作手段,“见物不见人”,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关心,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曾经走进这个误区,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1.空洞、枯燥的“知识化”灌输受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以往的政治理论课囿于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突出强调寻找知识点、讲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这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只作片面的“工具理性化”解读,遮蔽了内容要表达的“意义”世界,遗忘了它和人的关系,例如,需要、利益、情感等,使学生蜕化为死记硬背知识和材料。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