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

ID:10357283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  _第1页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  _第2页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  _第3页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  _第4页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摘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必须分清、分开两类不同的国有企业,从经营性、竞争性领域中退出的应是政府而不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是“分级所有”。政府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其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  关键词:政府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  我国“十一五”规划强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把它置于深化改革的首位。因为这不是一般行政事务性改革,而是要以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为重要内容的政府体制改革。这是关系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

2、位与改革问题。  胡锦涛同志对政府体制改革问题做了极为深刻的阐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这表明,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把政府建设成一个履行公共服务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然而,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不仅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又履行庞大的国有资产(特别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

3、职能,即政府身兼两种不同的身份和不同职能,这就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是障碍重重。改革的过程表明,政府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仍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的体制根源。所谓“病”在企业,“根”在政府。这就是为什么说目前要解决深层次问题,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这是关系到要有一个创新型的政府和一个创新型的国家,这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一、必须分清、分开两类不同的国有企业,从经营性、竞争性领域中退出的应是政府而非国有企业  按照“国资委”的规定,“国资委”实现了对所有国有企业(金融系统除外)的出资人

4、地位,有“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职责和权利。然而,有着两类不同性质、职能、营运原则的国有企业,应分清和分开管理。一是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这类国有企业体现了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即政府的职能,它们具有以下特性:(1)生产与经营具有公共性,是为满足公众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的公共消费的需要,目的是把政府所辖地区铸造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营环境和生活环境。(2)经营是非赢利、公益性甚至是福利性或政策性的,它们不适宜由私人经营或私人无力经营。(3)资金来自本地区的财政拨款,政府可为提高公益性、福利性服务而提供财政补贴,按低于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成

5、本的价格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水、电、公交、福利住房等)。有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可通过采购、招标甚至BOT方法吸引民企或外企参与,但由国有企业向公众提供公共消费,作非赢利性、公益性甚至福利性经营。这类国有企业应是各级政府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国外经验表明,这类企业大多数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管辖。二是属于经营性或竞争性的国有企业。这类国有企业体现了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的职能,它们具有以下特性:(1)经营性和赢利性,以赢利为目的。(2)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内在的“成本一收益”经济原则的硬性约束。尽管它们的初始投资来自政府的财政预算,但一旦投入后

6、,就完全离开政府财政部门,经营性国有企业的发展全靠自身的经营和赢利能力。  上述两类性质、职能、营运原则完全不同的国有企业,前者履行的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后者履行的则是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所要求的资本性经营职能。目前,这两类国有企业都为政府所有,政府兼有作为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的双重身份、双重职能于一身。政府的这种集双重身份、双重职能于一身的体制,过去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源头,现在则成了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严重障碍。政府不从经济实体的身份中脱身,便不能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同时,经营性国有企业若不从政府身上剥离开来,也难以实现“政企分开”和“政经分开”,难

7、以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构。将经济实体的身份和职能从政府身上剥离开来,决不是根本否定国家作为经济实体的身份和职能,而是另外(在政府之外)设置一个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的载体(如“人大”),成立一个经营性国有企业体系。否则,让国有企业全退出经营性、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那便是全盘私有化或中国式“世纪大拍卖”,也就不成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应退出经营性、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的是政府,而不是国有企业。(1)拥有一批经营性或竞争性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特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性、竞争性国有企业长期被政府所有制捆住,经营性原则和机制被计划化和

8、行政手段所扼杀和取代。而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