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化:公共财政的实质

公共化:公共财政的实质

ID:10357069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公共化:公共财政的实质_第1页
公共化:公共财政的实质_第2页
公共化:公共财政的实质_第3页
资源描述:

《公共化:公共财政的实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化:公共财政的实质毕业论文对于公共财政1词,人们并不陌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围绕公共财政展开的讨论,到90年代初财政管理部门将其引入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税费制度改革的实践,再到90年代末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目标,以及去年召开的党的106届3中全会作出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战略部署,它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然而,与公共财政1词的日渐普及和深入人心颇不协调的是,人们对公共财政的实质意义的理解和解释却有些5花8门,甚至有1些歧义。比如,在1些党政机关颁发的文件甚至1些学术刊物中,只是把公共财政与以往的财政概念作了简单置换。就好像

2、电脑的文字处理替换功能,凡是过去使用财政概念的地方,统统被替换成了公共财政。于是,财政预算变成了公共财政预算,财政收入变成了公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变成了公共财政支出,财政政策变成了公共财政政策。倘若真的如此简单,且不说20多年付出的探索成本与实得效益严重不对称,而且也确有同义反复、画蛇添足之嫌。因为,有别于家计(家庭部门的收支)和财务(部门的收支),财政从来指的都是政府部门的收支或收支活动。也就是说,财政1词本身就包含了公共收支或公共收支活动的意义。也有人将公共财政同国家财政对应起来,做了定语上的置换,凡是过去使用国家财政概念表述的地方,均被相应替换

3、成了公共财政。但是,稍做1点字义的对比,就会发现,国家是1个集合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预算,指的是由中央预算和各级地方预算构成的集合体;同样,国家财政指的是由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构成的集合体。公共则是1个定性的概念。公共财政显然指的是财政收支或财政收支活动的性质是公共的。字义上既然存在如此差异,将2者简单对应并据此定义公共财政,显然是不适当的。更带有普遍性的是,将生产建设财政与公共财政相对应,进而将公共财政建设理解为财政支出退出生产建设领域或逐步从生产建设领域退出。在计划年代,我国的财政支出因主要投向生产建设领域而被概括为“生产建设财政”。搞市

4、场经济了,财政支出要以公共事业领域为主要投向,因而要逐步减少对生产建设领域的支出。但是,减少不等于退出。在当今世界上,也找不到哪1个国家不向生产建设领域注入任何财政资金的记录。政府履行的公共职能,不能不包括生产或提供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生产或提供,肯定属于生产建设支出系列。而且,生产性支出也好,建设性支出也罢,它们都不是与公共支出同1层次的对应概念。谁都不能否认政府投向诸如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属于公共性质的支出。与生产建设支出(财政)构成对应关系的,只能是经常性支出(财政)或消费性支出(财政)。进1步看,如果把公共财

5、政建设仅仅归结为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而不是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政策在内的整体运行格局的根本性变革,那么,公共财政建设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鉴于对公共财政的概念和意义存在诸多歧义,恰当地定义公共财政并据此谋划公共财政建设蓝图,关系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和成败。我们可以从对20多年财政改革轨迹的追溯中去寻求公共财政的实质意义。迄今为止,伴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进程,我国的财政运行格局至少发生了3个层面的深刻变化:财政收入正在由“取自家之财”走向“取众人之财”。就收入1翼看,1978年的时候,全国财政收入的86.8%来自国有经济单位的缴款。如果再加上带有

6、准国有性质的集体经济单位的缴款,便几乎是清1色的国有制来源结构。到2003年,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已经是“37开”:国有经济单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退居29.5%,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以及居民和城市居民个人的缴纳,占到了70.5%之多。并且,来自后1方面缴款的份额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增长态势。财政支出正在由“办自家之事”走向“办众人之事”。就支出1翼论,1978年,在全国财政支出总额中,用于基本建设项下的支出(形成国有资产)占40.4%。加上专门投向国有经济单位的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支出、挖潜改造资金和3项费用支出、弥补亏

7、损支出以及为国有企业诸如职工住房、医疗服务、子弟学校、幼儿园和其他属于集体福利设施的投资提供补贴的支出等,花在国有经济单位上的钱,便成了整个财政支出中的大头。到2003年,基本建设支出所占比重已经下滑至13.9%。如果剔除当年以增发国债来安排的并非正常性的基础设施投资,便不足10%了。与此同时,用于养老保险基金补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抚恤和福利救济费等社会保障性支出上升至17%,用于科教文卫事业项下的支出增长到了18.2%。$False$政策取向正在由“区别对待”走向“国民待遇”。在计划年代,有关财政税收政策

8、的基本表述是“区别对待”。私营的税负重于集体企业,集体企业的税负重于国有企业。并且,国家财政的钱主要投向国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