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易经》破译了生命密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感谢大家关注这么古老的一个话题,从伏羲画八卦到现在大约6500年了!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比易经更古老的话题了。已知最早的易卦符号刻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鹿角枝上。从甲骨文上发现的八卦符号和爻辞,已经比较成熟了,在陕西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彩陶上,就绘有双鱼追逐图,这被认为是阴阳鱼太极图的原形。先提两个似乎不起眼的问题:--光的速度,是顺着地球转快?还是逆着地球转快?--燃烧会发光,光谱是什么样的?是波还是粒?答案一:1887年,有两个美国科学家michelson和morley发现两者光速完全一样
2、。答案二:1900年Maxplanck作了一个大胆假设,波即是粒,粒即是光,并推演出Planck方程式。大家不要小看这两个问题,20世纪一切现代文明,全部由此开始!第一个问题打破了牛顿经典力学的法则,即没有一个绝对性的惯性参照系。这样就产生了相对论。第二个问题,由粒即是波,波即是光的原理,产生了量子力学。本世纪初,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问世,从而产生了原子构造、分子物理、核子能、激光、半导体、超导、雷达、X光科技、计算机,等等一切称之为现代化的东西。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思路,源于中国《易经》!就在相对论的创
3、始人爱因斯坦对中国易经赞不绝口之时,就在发明了量子力学的玻尔把太极图作为家族族徽时,中国的一位留学生,正在巴黎大学用河洛数理结合摩尔旋涡星云图推算,终于证实了太阳系存在第10颗行星,并按希腊神话传说,取名木王星。时间是公元1940年11月。法国科学界轰动了!赞叹道:"了不起的中国人!"这位年仅27岁名叫刘子华的四川人答道:"不,是中国人了不起!"整个世界都为东方古老的智慧而惊叹!1981年美国海军天文台观测到了这颗行星;1985年前苏联也宣布发现了这颗行星,但这一切都已晚了半个世纪!原中国航天工业
4、部总工程师张协和老人指出:"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4人--德国海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玻尔,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美国杨振宁、李政道(华裔),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60年代以来,世界上重大科研成果共有14项,其中12项皆源于《易经》原理。这些项目是: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分形几何理论;一元数学理论;物元分析理论;天地生偶次序;全球地质构造吕德斯线;地球经络穴位理论;地球自然节律;自然同期可公度理论;生物全息律;宇宙全息论等。
5、从汉代开始,《易经》被列为五经之首,并授有五经博士学位,这是每个读书人的必修课程。那么读《易经》有什么好处呢?唐太宗李世民有一位好朋友叫做虞世南,有一次他很感慨地说道:"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他本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唐代还有一位大医学家也曾说过:"不知易,不可以为医。"这位一生都不肯做官的名医叫做孙思邈,活了101岁,被称为药王,传下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不朽医学著作。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府甚至规定,不懂《易》者,不得入阁。今日的西方更是提出了"向《易经》求教"的口号!许多发达国家也纷
6、纷成立了《易经》研究会;就连联合国也在早些时候设立了相关机构。从伏羲开始,《易经》这本书又经过了许多人的推演和补充,在夏朝叫做《连山》易,在商朝叫做《归藏》易,可惜都已失传了。到了周朝,文王推演出64卦和每卦的爻辞,定名为《周易》,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易经。最后完成《易经》的是孔子,作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孔圣人,有一句话是发人深省的,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认为50岁学易还不算晚,那时他已超过50岁了。孔子反复读易,"居在席,行在囊",甚至把穿竹简的牛皮绳弄断了三
7、次。《周易》能使刚强者有所惧,柔弱者能坚强,愚人不至妄为,渐人不入诈伪。其道德感染力使孔子赞不绝口。孔子临终前总算写完了《十翼》,这使《易经》从一部占筮书,一下子变成了一部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的哲学著作,《易经》终于定形。这距文王厄演周易已经800年了,算下来断断续续用去三千余年,所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是世界出版史上绝无仅有的事,光凭这一点,《易经》就是一部极为不寻常的书!历史上研究易学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汉代,一次在宋代。汉代以研究象数为主,宋代以研究理义为主。汉代出版了研究易学的书籍14
8、8种(包括先秦时期),宋代出版了125种。要知道那个时候出一本书非常不容易。到了清代由于文字狱厉害,学者只好去钻故纸堆,所以又出现了史学考据派研究易学的热潮,清代入关后的267年中,竟然出版了1394种易学类著作。那么到目前为止,研究易学的书籍一共有多少呢?大约有6000种,这是有书名可考的,但其中三分之二都失散了,真正有书存在的一共有2810种,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206种,及1949年以后大陆出版的205种。这个数量可能是世界之最,因为每一种中又包括了许多卷,这里面凝聚着许多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