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44717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如果能够很好地传承、发展与推广,这对于保护环境、善待自然以及重建和谐家园将起着积极的作用。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因其巨大的破坏性而引起世人的关注,再不理性地对待自己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人类的生存发展甚至地球存在都将成为问题。为此,各国相继制定了各种环保法规,以规范人类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人们也积极从各自的历史传统、文化发展与文明传承的角度去发掘历史上优秀的生态伦理思想,并加以现代化的吸收、改造和利用,以保护我们深处危机之中脆弱的自然环境,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新秩序。中华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我们的先人在很早时就提出了生态伦理
2、思想,尽管这些伦理思想并未达到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程度,但其内容却是相当丰富而深刻的。解读华夏文明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践行生态道德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无启示意义。一、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并不是儒家的专有,但儒家却对其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天人合一主要是个哲学命题,作为一个生态伦理原则,它侧重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这里,天是指自然之天,人是指自然之人,他们同属自然,从而能够相通相合。《周易》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个统一的整体。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要改造自然,更要顺应自然。孟子以诚这一概念阐述天人关系,他说: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
3、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他以诚作为天人合一理论的指向,要求人以诚这以道德修养达到天人合一。汉代董仲舒曾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而最早提出天人合一命题的则是张载,他说: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正蒙乾称》诚,这里指天道,以诚为天道,即认为天是真实的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明是对世界的认知。在张载看来,天和人都是实在的,天与人是统一的。后来,王夫之、戴震等人,也都进一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天人合一这一生态思想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解读。其一,人与万物同质同源。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周易系辞下》。万物生
4、生是自然生态的自身功能,人自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本体论而言,人与万物是同质同源的,人在宇宙中必须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来行动,否则就会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其二,人和自然万物是兄弟朋友,应互相友爱。孔子认为天是自然的天。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他主张敬天法天;张载则指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蒙乾称》认为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世间万物均是我的朋友,应该互相爱护,特别是人更应该普爱众生,泛爱万物。其三,顺应自然,改造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周易大传》主张: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强调应调整自然
5、,使其符合人类发展的愿望。张载主张本天道为用,《正蒙太和》把天之用与人之用统一起来。(二)仁爱万物,珍惜生命。孔子提倡的仁学主要是探讨人际道德的,但它并不局限于此,儒家将仁的道德范畴扩展道生命和自然界,强调仁民而爱物。孔子曾说: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礼记祭义》。孟子认为,不忍心见到禽兽被宰杀,是有道德的表现。他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董仲舒把爱物看作是仁的重要内容,他说: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为人?《春秋繁露仁义法》。成语的哲学意蕴,成语原内容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蕴含
6、了隽永的哲学道理。成语是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言简意赅的定型语,是经过人们一再推敲、反复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是人们认识的结晶,它概括了人们在探知客观世界奥秘中的实际体验与思维 成果,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一、物质与意识1.物质是在意识之外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随物赋形。它说的虽是作画之理,即画画要针对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但同时也说明了物质是可以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掩耳盗铃。偷铃的人怕别人听到钟声而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做法。在人之外,不以人为转移。声音是客观存在的。决定它的也是客观性的东西,不论你怎样捂住耳朵,它都不会因
7、此而消失。此类成语还有:画蛇添足;凭空捏造;杞人忧天;无中生有。2.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要发生作用必须以物质为基础。因而,过分地强调意识的作用都是错误的。如:画饼充饥。画饼只是人们头脑中饼子观念的表现,就如房屋设计图案只是关于房子观念的表现一样,实质上还是思想形态的东西。企图以画饼来充饥,无异于用精神代替物质,用幻想代替现实,其结果是陷入唯心主义的空想。此类成语还有:望梅止渴;白日做梦;描鬼画神。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如触类旁通。接触过某方面的事物能了解同类的另一些事物。这说明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