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97221
大小:53.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6
《三农问题-挑战与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农问题:挑战与应对三农问题:挑战与应对挑战与应对21世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奋斗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2020年小康社会能否全面实现,关键还要取决于三农问题是否能够真正得到解决。进一步讲,三农在农村,农村稳,社会稳,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这是中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点所在,而为三农服务则又是农村教育的基点所在,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
2、、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因此,我们在面临课改机遇的同时,也正在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基础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是我
3、们现在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内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一、基础教育为“三农”服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注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这一大政方针已经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农村教育在传统应
4、试教育的影响下曾有过一段极为尴尬的经历。应试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和选拔精英的教育形式,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而作为文化背景和教育资源与城市有着极大落差的农村来说,它的负效应就显得更为突出。农村社会之所以发展缓慢,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劳动者素质差、人才匮乏,而根本原因则在于错误的农村应试教育价值取向。应试教育下“重点”培养出来的少数人才最后都离开了农村,不能为农村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而留在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的绝大多数学生,却因为生产无技术、就业没本领,无法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要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局面,
5、加快经济建设步伐,首要的是解决人的问题。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但需要少数精英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有技术、观念新、懂经营、会管理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说,对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仍然是农村初中教育中的主要的职业教育内容。根据农村基础教育的“双开发”不可分离性的基本规律,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在农村初中阶段引进职业教育的内容,正确处理文化课与职业技术课的关系,使学生在提高文化课水平的同时,能够掌握一定的农村致富实用技术、务工常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日后分流就业打好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基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走文化基础课与农业
6、职业技术课并行发展之路,是基础教育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基础教育为“三农”服务要重在启迪和引领我们深知,农村的基础教育主要任务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它的办学模式不同于职业高中或其它技术类学校。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其主要任务还是重点完成文化课教学,不能本末倒置。但这并意昧着我们只是一昧地教授文化课知识,而忽略了专业课教学。这里,就需要我们要摆正二者的关系,因为文化课是专业课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学好专业课,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然而,专业课应该什么开,课程该如何设置,学生该学
7、到一些什么东西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去定位,这是导向问题。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既然我们不是专门的职业学校,那么我们在基础教育为三农服务这一块,工作定位就应该是“贵在启迪、重在引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加强“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术”的教育。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引导学生能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知到,在农村,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除了有一少部分学生能够升入上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深造之外,剩余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学生将要直接走入社会。这一大部分学生如果在学校没能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就业意
8、识,没能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竞争发展的创业意识,那么他们走入社会就会变得平庸,无所适从,不能尽快地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从而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若想适应社会、为了生存,甚至还要从头开始。因此,在学校对他们加强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的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