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271473
大小:20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6-14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工程a-考研真题真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给、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998年简答4)答:基本原则:凡是超过了天然本底含量而不适于人类使用的或者造成环境不良影响的都应该减少甚至去除。处理的时候都是模拟自然过程,通过改善条件,强化过程。方法:由于污染物形态的多样性,所以方法也很多,并且需要串联起来才能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可以通过并联工艺增大处理量,需要调节时,需预处理,加强处理效果需要更进一步处理。只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或者相转移的,属于物理方法;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属于化学方法;既发生形态变化又有本质变化的方法属于物理化学方法;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将其转化的方法称为生物化学
2、方法。2.什么叫环境优先污染物?举出五种实例。(1999年简答5)答:确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Pollutants)。举例:666,DDT,多环芳烃,卤代烃,多氯联苯等。特点:1)难以降解2)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3)出现频率高4)具有生物积累性5)属于三致物质6)毒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3.什么是管网水的稳定性?为什么管网中会出现红水?(2009年简答2)答:包括了化学稳定和
3、生物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主要指水体不发生腐蚀和结垢,是基于水中碳酸盐平衡原理控制的。生物稳定性指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数量不增加,不构成致病性,以及引起的水的化学变化。由于水管一般是用铸铁管,在呈酸性有溶解氧的条件下,易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又在化能自养菌铁细菌的作用下,将其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并且排出体外生成红色氢氧化铁胶体,所以会出现红水。也有可能是余氯过多,氧化了由于电化学反应产生的二价铁,生成红色氢氧化铁胶体。4.管网内,微生物的主要危害及控制措施(2011年简答2)答:管网内的微生物大体可分为藻类、细菌和真菌三大类。微生物在管网内大量繁
4、殖,就会形成生物污垢,此垢会隔断化学药剂与金属的接触,使化学处理效果不能很好的发挥,同时会带来管网的垢下腐蚀。控制措施:添加杀生剂。5.概述常规给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原理及各单元的作用。如水源受到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微污染时,应增加哪些其他工艺技术?(1999年论述2)答:地面水常规处理工艺,主要是指在以天然地面水为原水的城市自来水厂中采用最广的一种工艺系统,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杀灭致病细菌为目标而设计的,主要由混凝、沉淀和过滤三个单元处理方法组成。工艺流程图:原水→→混合装置→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出水原水中的悬浮物,与投入水中的混
5、凝剂混合接触脱稳后,在絮凝池中生成足够大的絮凝体,进而在沉淀池中被沉淀除去,剩余的细小絮凝体进一步在滤池中被过滤除去。而原水中的致病细菌,作为水中悬浮物的一种,大部分可被混凝、沉淀、过滤的常规工艺所去除,剩余的病菌再经投加消毒剂(常用Cl2)杀菌,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处理水。如水源受到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微污染时,应分别在加氯气前增加活性炭吸附工艺和离子交换工艺。Ps:若有机物含量高时,可以采取强化工艺的方法,特别是强化混凝的方法。6.微污染水源的特征,处理工艺,以及所依据的原理?(2009年简述7)答:原水微污染,是指水环境污染造成的饮用水原水水质
6、下降,主要是受有机物和重金属微量污染及传统给水处理工艺的缺陷导致饮用水中含有微量THMs等可疑致癌物或致癌物及其它有机物,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主要表现为氨氮,浊度,重金属超标,以及Ames试验反应呈阳性。解决方法主要有:1.强化常规工艺,比如混凝,沉淀,过滤等;2.增加预处理工艺,比如化学氧化,吸附和生物法;3.深度处理技术,比如活性炭吸附代替过滤,生物接触氧化,O3和砂滤联用,生物活性炭技术等。它们的原理基于常规的原理,只不过改善了原有工艺的条件。7.无机絮凝剂和天然絮凝剂的区别?(2009年简答1)首先来源不同,无机絮凝剂属于矿物,而天然絮凝
7、剂属于生物分泌物或提取物,属于有机类。其次作用机理不同,无机絮凝剂主要是通过水解生成配合物,起作用的是铁铝离子,机理主要是吸附电中和起作用;而天然絮凝剂多属糖类,螯合物,粘附性强,起作用的基团很多,机理主要是吸附电中和和高分子架桥作用,以后者起主要作用,分为阴离子,阳离子,两性和非离子型。再次,效果方面差异较大,无机絮凝剂的投放量大,易受pH和温度影响,效率非常低,限制了其应用,且价格不菲;而天然絮凝剂由于来源于生物,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选择性大,投药量小,絮凝速度更快,且不容易受共存盐类、pH和温度影响,污泥量少,安全无毒,容易处理,且无二
8、次污染。若将其适当改性,其效果更佳。8.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的作用原理区别(2012年简述4)9.胶体颗粒的基本特性及带电原因。(1998年简答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