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危重病人输血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危重病人的输血问题ICU中的危重病人是血液输注的一个重要群体,不正确的输血不仅无益于危重病人,甚至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临床后果。——对危重病人采取限制性输血策略,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限制性输血(以Hb<70g/L为输血指征)好?还是开放性输血(以Hb<100g/L为指征)好?——首当其冲的问题循证输血的任务如何更好地把握输血指征,做到安全用血;如何尽可能更好地提高患者携氧能力和/或凝血功能,做到成分输血、科学用血;如何尽可能地节约血液资源,减少不必要输血,做到节约用血,即回答要不要输血,输多少,什么时候输及输什么成分血等问题。输血的目的给病人静脉输
2、注全血或血液成分以补充血液或血液成分的丢失、缺乏或过多破坏。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恢复血液的携氧能力,止凝血以及抗凝能力的治疗目的。输血的分类按血液的来源分自体输血血型相同的同种异体输血按输血的内容分输全血输成分血输血的指征血容量不足急性失血不足20%可给予电解质或血浆替代品;>20%选用血浆输注或血浆加浓集红细胞;急性大量失血致低血容量休克者,及时给予浓集红细胞、血浆。贫血急、慢性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伴有缺氧症状时,输注浓缩红细胞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改善缺氧。目前常用7g/dl作为输血的临界水平输血的指征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功能障碍可输浓
3、缩血小板控制活动性出血,凝血因子缺乏者可输相应凝血因子供给血浆蛋白和抗体血浆制品可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状态;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免疫力,预防特殊相关感染其他输血浆或进行血浆置换,纠正血浆成分异常的疾病为什么提倡输成分血?血液的免疫原性非常复杂红细胞ABO,Rh,Lewis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白细胞HLA,白细胞特有抗原等7个系统,158种抗原血小板HLA,ABO和血小板特有抗原等10多种抗原血浆21个系统,137种抗原为什么提倡输成分血?全血不全1)血液离开血液循环发生“保存损害”2)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血液有效保存期:血液输入人体后
4、24hr,RBC存活率超过70%的保存天数3)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保存期最多3天。(4℃,12小时后丧失大部分活性)4)粒细胞很难保存,数小时即失活5)因子Ⅷ和Ⅴ不稳定,要求-18℃以下保存,4℃保存1-3天活性丧失50%为什么提倡输成分血?病人一般仅需要某一种血液成分输全血只能满足受者对红细胞的需要,为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要输大量全血,心脏不胜负担,必須進行成分輸血输全血引起的问题不需要的成分输入造成浪费易使受者致敏,再次输血可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并影响器官移植成分输血将血液制成各种血液成分按需使用纯度大,浓度高
5、,疗效好节约血源,增加全血的使用效率避免输入不需要的成分造成不良反应,更加安全红细胞血型,ABO血型系统血型ABABO红细胞表面抗原ABAB血浆中IgM抗体抗B抗A抗A抗B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为显性遗传除非紧急情况或O型血中AB抗体滴度不高,否则尽量不要将O型血输给非O型受血者AB型受血者如大量接受异型血也会溶血红细胞血型,Rh血型系统Rh系统包括D,C,E,c,e等40余种抗原D抗原性最强,含D抗原者为Rh阳性,不含为阴性Rh阴性者汉族为1%,西方人为15%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输血或怀Rh阳性胎儿即产生同种异基因抗体而致敏,抗体为IgG
6、型致敏后再次输阳性血可发生严重溶血或死亡致敏后再次怀孕会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危重病人的贫血几乎95%的危重病人进入ICU后第3天,Hg值就低于正常范围美国研究表明近40%的危重病人接受了输血,平均每人输注5U的红细胞危重病人贫血的原因:过量的静脉采血(每天采血量达41ml,甚至60—70ml);红细胞生成不足(功能性铁缺乏症,骨髓增生低下性贫血);急性或进行性失血红细胞成分输注浓集红细胞全血经自然沉降或离心移去血浆,红细胞比容为60%--80%,减少血浆抗原和抗体引起的反应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浓集红细胞,去除白细胞和血浆及代谢产物,避免了输血反
7、应,需在24小时内使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利用滤过或沉淀技术去除90%WBC,用于多次输血后,避免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的发热反应冰冻红细胞保存稀有血型,–80ºC,3~10年输红细胞的判断要点不主张输全血,对大量出血后血容量的维持,以迅速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和红细胞制剂更为有效;内科治疗慢性贫血的具体目标规定为Hb≤70g/L,输血应当间歇、少量输入,以防加重循环负荷;在外科治疗中,当失血量为循环血容量的20%~50%时,可以只输红细胞,只要使Hb保持在70~80g/L,就可以维持组织中氧的供给,不会提高术后病死率。危重病人是否需要输血重症监护的最终目的:给
8、机体组织建立足够的氧输送(DO2),以维持重要器官的耗氧量(VO2),防止器官功能障碍,或已有功能障碍器官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