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2033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对益生菌相关产品的探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益生菌相关产品的探讨研究【摘要】益生菌是一种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的微生物添加物,它不仅可以通过加工成各种食品在消化道发挥有益作用,还可以外用于同样存在固有菌群的泌尿系统和皮肤[1,2]。目前,国内的益生菌制品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它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针对上述情况,消费者在面对此类东西时,以及是否要使用或者购买这些产品,就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别选择能力.本文通过探讨消费者对益生菌认识方面的误区,以其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关键词】益生菌产品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5
2、5-01人们都知道益生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益生菌到底对人体健康起着什么作用,它的主要功效以及在疾病治疗方面怎样发挥作用,相信绝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存在很大误解的。并且对于医生来讲,益生菌种类繁多,很多有关益生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机制也还并未有着确切证据,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益生菌,下文会讲到一些关于益生菌及其制品的相关知识。一添加不同益生菌的饮料具有多种保健功效5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发酵饮料,如各种口味的酸奶,发酵类果蔬类饮料等,冲击着人类的味蕾,在带给我们味觉享受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好处。现以红茶菌类发酵饮料为例,它以糖,茶和水再加上有益菌种经发酵后
3、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有益处的物质,另外,它本身所具有的酸性特质,也可以有效的杀死有害菌种,因此,它的双重功效更有效的提高了机体正常菌群的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食物的吸收消化,此外,它还有预防保健作用,如调节血压,改善睡眠等性能。所以添加了益生菌的发酵饮料多对人体是有益的。二并不是所有酸奶都是益生菌的优质来源不是所有酸奶里都含有活性益生菌,并且即使含有活性益生菌,也有含量的多寡之分,此外所有含活性菌的酸奶都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但是,许
4、多生产厂家为了吸引顾客,丰富酸奶成分表的成分,往往会在经过巴氏消毒后,再添加其他不同菌株,不同种类的益生菌,比如鼠李糖乳杆菌,干乳酪酸杆菌,此时就需要仔细查看酸奶成分表,辨别优劣酸奶,看清楚是否是满足自己所需的优质酸奶。三益生菌制品不可以取代药物治疗5在机体正常功能状态下,食入的有益益生菌和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共同构成一套屏障体系,通过自身的生物化学效应减少有害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以及外来致病菌的入侵机会,维持肠道的微生物平衡[4],从而发挥它的非特异免疫功能,以此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健康状态。但是,现在对于益生菌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并没有任何数据可以确切证明益生
5、菌可以取代药物来治疗某种特定的疾病。虽然现在有很多人都喜欢自然疗法,即是不吃药物来治好自身并不严重的一些疾病,但是,益生菌现阶段的一些保健功效只能作为人们治疗疾病的辅助,或者作为预防保健的佳品,它并不能代替任何特效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益生菌如何更好的辅助治疗药物发挥治病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益生菌的保健价值。四益生菌及其相关制品的一些其他的保健功效5存活在体内的益生菌可以通过激活体内的T细胞,巨噬细胞等一些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此来发挥它的非特异免疫作用,例如可以预防感冒,辅助药物治疗感冒,通过产生抗炎因子,抵抗炎症反应,还可以通过产生抗肿瘤因子,预防肿瘤,通过实验,还发
6、现益生菌还有降低龋齿发生的机会[5]等。益生菌也可以通过影响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来调节胆固醇对人体的作用,有研究证明,益生菌与胆固醇之间存在负相关,即随着益生菌的生长,胆固醇的含量是随之下降的[6],根据益生菌的此种作用机制来制成的益生菌制品可以降血脂,预防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益生菌的相关制品除了可以内服达到保健作用,还可以通过外用直接作用于完整皮肤来起到消炎甚至是美容的功效[7]。展望:随着逐渐成熟发展的益生菌市场、消费者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益生菌个性产品的激烈竞争,益生菌产品商业化速度正不断加快,虽然我国在益生菌的研究领域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益生菌的深入科
7、学研究仍是还只处在幼年期[8]。同时,益生菌的安全性还不够明确,其相关制品的使用安全方面也需要放在首要考虑的地位。总之,加大对益生菌的科学研究,深入开发研制有益益生菌制品,紧跟国际上先进水平,在不久的将来,益生菌及其有关制品必将对人体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参考文献[1]REIDG.Potentialpreventivestrategiesandtherapiesinurinarytractinfection[J].WorldJUro,l1999,17(6):359-363.[2]MADRKOWITZJ,BENGM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