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呕吐证探悉

《黄帝内经》呕吐证探悉

ID:10131442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1

《黄帝内经》呕吐证探悉_第1页
《黄帝内经》呕吐证探悉_第2页
《黄帝内经》呕吐证探悉_第3页
《黄帝内经》呕吐证探悉_第4页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呕吐证探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帝内经》呕吐证探悉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上很多病证都可以出现呕吐的症状,《黄帝内经》对本病有较详细的记载,试分析如下:1关于病名《黄帝内经》对本病有较详细的记载,首先提出呕吐的病名。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土郁发之⋯⋯甚则心痛胁,呕吐霍乱”[3]。呕吐又称“呕”、“呕逆”,如:《素问·脉解篇》谓:“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3],《灵枢·经脉篇》:“肝足厥阴之脉—是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4]。此外,《内经》还记载了与呕吐相关的一

2、些病名:①呕苦、呕胆,见《灵枢·四时气》:“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4],呕苦、呕胆均是指呕吐苦水的症状;②呕汁,指呕吐清水或涎沫。《素问·痹论篇》:“脾痹者,四支解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3];③呕沫,指呕吐痰液之症。《素问·厥论篇》:“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3];④呕变,指呕逆之症。《素问·厥论篇》:“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3];⑤呕涌,即呕吐。《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病之常也”[3];⑥呕衄,呕血和鼻出

3、血之症。《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大甚为内痛,善呕衄”[4];⑦呕酸,吞酸之症。《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吐,呕酸善饥,耳痛溺赤”[3];⑧吐利,指呕吐、下利并见之症。《素问·五常政大论》:“太角与太商同⋯⋯其病吐利”[3];⑨吐酸,指吐出酸水之症,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3]是书所记载的相关病名为后世医家所接受并沿用。2关于病因病机呕吐的病因,《内经》认为有因外邪所致者,也有因用药不当所致者。2.1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俱可令人呕吐。风为百病之长,为六淫中最常见,最易

4、中人的邪气。风属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又风性善行而数变,脾胃位居中焦,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人体为风邪所伤,容易侵犯脾胃,4出现呕吐的表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风淫所胜⋯⋯食则呕”[3]。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脾胃之阳,初可见呕吐、腹泻、脘腹冷痛等里实寒证,继则见食欲不振、肢冷、神疲等虚寒之证。寒性凝滞,寒邪侵入人体,使阳气受损,经脉气血失于阳气的温阳、推动,故疼痛是其主要表现。因此,《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3]。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又因暑多挟湿,故人体若为暑邪所

5、犯,伤及阳明,则会出现呕吐、烦躁等临床表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炎暑至⋯⋯呕逆躁烦”[3]。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阻中焦,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会出现纳谷不香,不思饮食,脘痞腹胀,大便不爽,呕吐清水等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饮食不化⋯⋯呕而密默,唾吐清涎(液)”[3]。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最易耗伤肺津,从而影响肺气的宣降,肺与胃经脉相连,其气主降,故机体为燥邪所伤,也会出现呕吐症状。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燥淫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3]。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邪为病

6、,易伤人体上部,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火郁发之,民病呕逆”、“诸逆冲上,皆属于火”[3]等等。2.2 药食不当,服用苦寒败胃之品,亦可致呕吐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至真要大论》),各有不同的作用及阴阳偏性,为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且五味分入五脏,对五脏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作用。如果长期嗜好某种性味之药物,就会造成与之相应的内脏功能失调,久之可依五脏相克关系传变,损伤其他脏腑而发生疾病。又,苦能燥,胃却喜润而恶燥,故苦多劫伤胃阴,使胃气上逆而致呕吐。如《灵枢·五味篇第六十三》曰:“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

7、,令人变呕,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4]。可见药食不当,导致脾胃损伤,也能导致呕吐,这是引起呕吐的内伤因素。可见,《内经》认为,不论外感还是内伤,俱可令人呕吐。呕吐的病机,《内经》认为是阳明气逆所致。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阳明之复,清气大举⋯⋯呕苦”[3]。足阳明胃经以降为顺,阳明气逆于上,故出现呕吐食物、呕吐酸水、呕吐痰水等一系列症状。3关于病位4呕吐的病位,《内经》认为本证主证在脾胃,与肝、胆、心、肺、肾、大小肠诸脏腑密切相关。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足太阴经属脾络胃,足阳明经

8、属胃络脾,两者构成表里配合关系,二者同居中焦,是饮食水谷运化的场所,无论是外邪还是内伤因素导致脾胃的功能失常,都会发生呕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