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16302
大小:5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6-10
《『動態危機管理』專書閱讀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動態危機管理』專書閱讀心得「動態危機管理」一書是由黃丙喜博士、馮志能博士、劉遠忠先生等三人共同著作,章節計分四大篇十三小章,本書內容分別以危機與轉機的源起與變動、風險的評估與危機的預防、危機的降臨、危機過後為主軸論述動態危機管理之意旨,除引述古、今、中、外賢人智士之言論,並佐以個案啟示或危機處理之實例探討,讓讀者能深刻地體會與認識危機是如何發生與處理危機的模式,實屬實務與理論兼具的危機管理著作,本書內容雖然主要是從企業、組織,甚至於國家、社會的角度進行較大範疇環境中危機管理的探討,但亦可供個人處理日常生活中發生危機時之借鏡。誠如本書第一篇「危機與轉機的源起與變動」所言,自
2、認沒病正是要命的開始,是所謂缺乏危機意識,自然不會有危機感,所以不易察覺危機的徵兆。沒有憂患意識的人生是潛藏危險的,個人如此,企業、組織或國家、社會亦是如此,一但面臨危機時,即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嚴重損害或傷亡。危機是無所不在、無時不存,但危機中也常存有轉機,處理得好,變成轉機,甚而創造另一契機;處理不好,可能變成災難。「道德經」說福禍倚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因此,危機是危險,也是機會,是決定性與關鍵性的一刻10,突破危機後可能再攀人生或事業的另一高峰。不過,何謂危機!「韋氏大字典」定義為轉機與惡水的分水嶺,或將危機解釋成生死存亡的關頭,其定義雖然可能會因人、因
3、時、因地、因事而有所不同,甚而因身分、地位、組織、企業、社會、國家而異,沒有一個全世界共同的定義,但其構成所謂危機的本質應是具有相同或相似之處,例如:個人遭遇重大意外事故可能造成生命的危機,而個人危機甚至可能衍生為家庭危機、企業或組織危機、國家或社會危機,其他如金融危機、石油危機…等產業危機衍生許多家庭、企業危機,因此,不可不慎!對待危機應如「易經.坤掛初六」:履霜堅冰至,能洞察在先,遇危機時,則施以正確的對應措施與處置,尤其在企業或組織等團體性結構遇上危機時,危機或轉機的關鍵在於行動與領導,並把人擺在第一位,將人的普世價值擺在企業利益之前,實施以人為本的危機管理,在處理危
4、機時,將更能獲得肯定與信賴。洞察危機不能只靠感覺或直覺等主觀的危機感,宜佐以被測試與驗證過的科學方法,本書第二篇教導我們企業或組織應建立「風險的評估與危機的預防」機制,將風險予以量化,透過危機的分析、檢測與預警系統進行危機診斷,以期達成預防或消除危機。在危機尚未降臨之前,可善用危機假想策略對尚未發生之危機進行假設,設法找出危機主體的高度優先目標,根據高度優先目標設想具體的10危機狀況之後,就對造成該假想危機的因子或因素加以界定成具體的危機因子,這是危機意識的具體成形,也是危機偵測的第一步,以期消弭危機於無形。進行危機檢測時,可以利用數字來表示危機的影響,將危機的「可能性」概
5、念加以量化,不能僅憑主觀上的非常可能、不太可能、有點可能等模糊觀念來計算危機機率。茲以本書所舉之數值化的四象線座標圖為例,對危機主體所造成的影響及損害的大小為危機影響值;危機發生的大小則屬危機機率,透過危機影響值與危機機率兩個數值形成的橫軸與縱軸交叉成一個四象線的座標圖,藉以評估危機發生的機率與影響程度,以決定危機優先處理的順序。因此,將抽象的風險概念予以量化,根據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變化設立危機預警系統進行預測與警報,進而遠離高危機的紅色警戒範疇。危機,總是會發生的,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就如本書第三篇主旨「危機降臨」。在發生危機之前防患於未然,雖屬上策,但有時「在
6、危機中生存,反而可以避免危機」(AndrewGrove),正所謂「毋俟敵之不來,正俟吾有以待之」的態度來應對,尤其是位居要位之人更應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為避免突發危機造成重大災難時,人員一時無所適從或組織運作亂成一團,宜視企業或組織特性或業務性質制定緊急災害危機處理標準作業程序,10諸如訂定緊急災害應變計畫,在災害發生前成立緊急災害危機處理小組與營運復原小組,人員編制與小組任務明確劃分;發生災害時立即啟動危機處理及緊急應變機制,進行危機確認與案情掌控,迅速擬訂危機處理計畫,嚴格執行危機處理標準作業流程,一直到災害受到控
7、制為止;災害結束後,立即進行復原工作與回饋,從經驗中記取教訓,以供處理日後同性質或同類型危機發生時的參考資料。過往的經驗是非常可貴的,但人們卻很容易地忽視歷史的教訓,以致同性質或同類型的危機所造成重大的損害不斷重演,如果人們能記取歷史的教訓並從經驗中學習時,危機就會是一種轉機。有鑑於此,「921集集大地震」時政府於89年8月依據災害防救法規定成立災害防救委員會及所屬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負責整合全國救災資源,進行調度與支援,協助地方政府救災。教育部則依災害防救法規定於90年成立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簡稱校安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