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二轮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偶教案

09年高考二轮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偶教案

ID:10110787

大小:14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26

09年高考二轮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偶教案_第1页
09年高考二轮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偶教案_第2页
09年高考二轮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偶教案_第3页
09年高考二轮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偶教案_第4页
09年高考二轮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偶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09年高考二轮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偶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09年高考二轮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偶教案河北祖冲之中学李占威一、对偶在诗词鉴赏中的运用  1、概念  由两个字数相当结构相同的语句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  2、作用  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②表意凝炼,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③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便于记忆。  3、答题步骤  引出对偶句,细析对偶美  4、典型例题  05全国108辽宁08四川卷04年上海05广东  例1、【8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

2、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

3、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第(1)问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

4、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第(2)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  这首元散曲一般的选本都有一个题目《叹世》。叹世,即慨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这类题材,往往有愤世嫉俗之意。此曲则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得闲适自在。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色彩。但末句却透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这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

5、景伤情。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也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同时,也为后面的正面鼓吹归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的铺垫。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www.oldq.com.cn  紧接着主要是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的乐趣。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赶紧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的是数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的粮食。床边放着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其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

6、的痛苦心理。  元代散曲中,“叹世”这一题目,往往包含着感叹人生和赞美归隐两个内容。此曲正是如此。在前四句中,重点是写人生短暂、世途崎岖。其表现手法是赋中有比,一、二句借物起兴,直陈其事,看似写景,实则在于暗喻。三、四句用的是明喻,以自然之物作比,形象鲜明。另外,这支曲子全部是对偶句,却衔接紧密,转换自然,并不显得生硬。除此之外,应该注意其中还运用了夸张,如把将“风景”比为“箭”。  例2、【8年辽宁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7、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12、(8分)(1)(3分)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