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变性手术伦理争议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学伦理学变性手术争议的回顾和再思考梁壮2012014105612岐黄2班2014年6月28号变性手术争议的回顾和再思考摘要易性癖是一种要求改变自己性别的心理疾病。变性手术则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历来争议颇多。本文在简要介绍易性癖和变性手术这对供求关系之后,接着对变性手术的争议点从正反两方面在医学、伦理、心理、法律等各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最后笔者针对争论本身进行了简短评论,指出争论本身的现实和其中的无奈,对未来的发展表示应有的期许。关键词易性癖变性手术争议思考一.现实:供求关系所谓易性癖,通常被认为是在个体性角色中表现出的性别自我认知障碍性疾患。屡被
2、引用的著名精神病学、性学和内分泌专家HarryBenjamin对“性”和“性别”论述说:“性(Sex)是你所看到的,性别(gender)是你所感觉到的。这两者之间的协调对人类的幸福至关重要。”易性癖患者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物学性别,但却在心理上感觉并深信自己为另一性别的人,并强烈要求改变自己的生物学性别,渴望完全按异性的角色去生活。其主要表现在患者坚信自己显露出来的躯体性别器官是错误的,因此其行为指向是通过手术改变性器官,或以异性着装和行为来掩饰其躯体性别。患者为自己的灵肉不一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煎熬和痛苦,其大都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
3、心理封闭且多不稳定。由于社会认同度低,性格常自卑、孤僻、脆弱。情况严重者,往往有自残和自杀倾向。1949年考德威尔首先把这种现象称为“易性癖”,相关个体称为“易性癖者”。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在美国,男易性癖的发病率为1/10万,女性为1/40万;在新加坡,男性的发病率为3512/10万,女性为12/10万。我国的资料不详,或说男女比例约为3比1。原因和措施易性癖的病因不十分清楚,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该病与患者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在早期的性别教育中,错误的性别角色规范教育与异性癖有明显相关性。至于该病是否有先天影响因素,根据目前医学上的研究表明可能胚胎在
4、发育的时候,头脑中诱导性别的物质发生了紊乱,导致婴儿出生就有易性癖的倾向,并且在五六岁的时候诱发。同时!国外学者研究还发现异性癖患者体内的激素量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别,但相关的研究成果尚不成熟。异性癖的治疗比较困难,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心理治疗和变性手术。解决冲突的最佳途径,应当是以心理治疗或行为治疗去纠正患者的病态心理,使之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社会性别达到一致,从而解除病人及其家庭的痛苦,只有在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宣告失败之后,才能考虑变性手术。但事实上对于易性癖者而言,尽管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安全性更高,但往往没有持久的疗效,因此,最终都不得不求助于变性手术。
5、变性手术是针对易性癖患者进行的性别重塑整形外科手术。。变性手术以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为基础,有男—女易性整形手术和女—男易性整形手术。以男—女易性整形手术为例,手术包括:阴茎和睾丸的切除、尿道移位、人工阴道形成及诸如乳房增大成型和鼻整形、颧颊部等面部骨骼女性化的手术、甲状软骨缩小成性、声调调整、电解或手术除毛等附加手术和疗法。全部手术不仅包括切除原有生殖器官、重建新的生殖器官,还包括第二性征的整复,使患者从头到脚各部位与改造后的性别身份相适应,使其身体符合心理状况。变性手术是一种复杂的外科手术。可以说,变性手术是一门很复杂、很精细、要求很高的医学科学,这种手
6、术代表一个国家的整形外科的整体水平。1931年世界首例变性手术后,全球己超过1万多人变性,全世界每10万中有4个易性症患者,目前我国已有1千余人做变性手术,但同时大约有40万人要求进行变性手术,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二.争议:破立之间对于易性癖,当代学界已普遍将其视为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伦理上争议并不突出,主要集中在患者的法律地位。世界各国互有不同在中国易性症者是被作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来对待的,变性手术作为易性症者改变性别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段,则自诞生之日起就常引发医学和伦理学上的争议。学者从医学、伦理、心理、法律等各方面展开争论。关于变性者本身及之后的变性人,则
7、主要是从变性者的主体资格问题如“变性手术是否需患者本人同意”、“患者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已婚者是否能够变性”、“特殊身份者是否能够变性”等以及变性人身份与性别的法律问题。本文仅就变性手术本身的争议进行回顾和总结。反对意见上,从医学的角度而言,变性手术具有不可逆性,会给病人带来永久性创伤。手术之后,正常生理现象如遗精或月经等消失;性感受微弱;不能生育;外源性激素的长期使用,将对内分泌产生影响并带来身体的其他不良症等等是事实也是论者的重要论点。重庆医科大学冯泽永教授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变性手术不是纠正其病态之心以适应正常之身,而是变完善之身
8、为残缺之身以适应变态之心,这不是治本之术,决非上乘之选,认为变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