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6.18《齐桓晋文之事》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五册)

语文 6.18《齐桓晋文之事》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五册)

ID:10046993

大小:308.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2

语文 6.18《齐桓晋文之事》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五册)_第1页
语文 6.18《齐桓晋文之事》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五册)_第2页
语文 6.18《齐桓晋文之事》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五册)_第3页
语文 6.18《齐桓晋文之事》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五册)_第4页
语文 6.18《齐桓晋文之事》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五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 6.18《齐桓晋文之事》测试(1)(人教大纲版第五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齐桓晋文之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气势磅(pánɡ)礴彀觫(húsù)孝悌(dì)之义B.设喻取譬(pì)褊(biǎn)小以畜(chù)妻子C.君子远庖(páo)便嬖(bì)鸡豚(tún)狗彘D.放辟(pì)邪侈不赡(shàn)莅(wèi)临寒舍答案:C解析:A.孝悌tì;B.畜xù;D.莅lì。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在文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见(xiàn)之,曰:“牛何之?”B.曰:“是以足以王(wànɡ)矣。”C.王说(yuè),曰:诗云:他人有心……D.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答案:A解析:见jiàn。3

2、.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①无以,则王乎?②对曰:“将以衅鼓。”B.①盖亦反其本矣②挟太山以超北海C.①皆欲赴愬于王②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D.①愿夫子辅吾志②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答案:C解析:A.①以—已,②无通假字;B.①盖—盍,反—返,②无通假字;C.①愬—诉,②罔—网;D.①无通假字,②涂—途。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B.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C.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无伤也,是乃仁术答案:B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B

3、.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超过C.度,然后知长短度:用尺量D.无恒产而有恒心恒:长久答案:B解析:超:越过。6.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御:抵御。——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易:换。宜:适宜。——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哩。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乃:是。——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独:难道。——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

4、么原因呢?答案:D7.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见:看见。见:被。——一车木柴看不见,是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您不愿广施恩泽。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及:推及。——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D.以若所为,求若

5、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攀登。——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答案:A8.多义词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B.明C.道D.寡答案:D9.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若是其甚与?答案:BD10.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他人有心,余忖度之。(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3)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4)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答案:(1)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摩得到。(2)视力能够

6、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的毫毛,却看不到整车柴禾。(3)如果没有长久的仁义之心,不服从约束,行为不正的事,就没有不做的了。(4)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恐怕来不及,哪里还顾得讲求礼义呢。11.《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____________》,它的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劝说____________放弃____________,采纳“____________”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答案:孟子·梁惠王上孟子齐宣王霸道保民而王12.指出下面的内容分别概括为什么成语。(1)吾力足以举百斤,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2)从

7、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答案:(1)明察秋毫(2)缘木求鱼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①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②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③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④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堂下者。王见之⑤曰:‘牛何之⑥?’对曰:‘将衅钟。’王曰:‘舍之⑦!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⑧’不识有诸?”1

8、3.与“臣未之闻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B.无以,则王乎?C.莫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