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23384
大小:11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5-21
《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PKPM你可能不了解的PMCAD1.本层信息:必须打开并确定,否则因缺少工程信息在数据检查时出错。本层信息中的层高仅用于透视图显示,与实际工程的层高没有关系。2.08版允许在一根网格线不同标高布置多道梁,但不能用这种方式建立错层梁,错层结构还是要通过增加标准层的方式建模。3.PMcad中的荷载折减仅对导算到梁上的活荷载进行折减,与satwe等软件设置的按楼层进行活荷载折减是不同的,如果两处都选择折减,则活荷载被折减了两次,慎重考虑。4.梁上输入墙时慎重,satwe计算的梁配筋偏小。5.对于框架错
2、层:按错层输入时,错层处框架柱配筋大(合理),错层处如有覆土,输墙时下面的梁配筋偏小,上部的KZ配筋也会比输梁时小,输深梁与一般梁差别不大。6.跃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软件不能正确处理,需人工修改 Satwe1. 裙房层数:含地下室层数,该参数的加强措施仅限于剪力墙加强区,程序没有对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及塔楼与裙房连接处的其他构件采取加强措施,此项工作需要用户完成。2. 有较强竖向支撑的钢框架结构可以设置为框剪结构。3. 偶然偏心、双向地震允许同时考虑,程序分别计算,不进行叠加
3、,取不利结果。4. 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该参数是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的活荷载组合系数,该系数值改变楼层质量,不改变荷载总值,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没有影响。5.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该折减系数是有限元分析之后进行内力组合时考虑的,因此不会影响其他构件的设计(不会影响地震力),但pmcad建模时,设置了按从属面积对楼面梁的活荷载折减系数,此处为按楼层对柱墙的活荷载折减系数,注意区分二者的不同,如对活荷载折减两次会折减过多(都选择程序会对倒算到梁上的荷载折减两次);这两个折减
4、系数对统计重力荷载代表值均无影响6. 对于带裙房的高层,裙房不宜按主楼的层数取用活荷载折减系数,同理多塔结构也存在同一楼层柱墙活荷载折减系数不同的情况7. 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系数;仅用于satwe内力输出,并没有传给jccad基础程序,因此按楼层的活荷载折减系数还要在jccad中另行输入。8. 扭矩折减系数:楼板开洞、弹性楼板、弧梁,扭矩不应折减,可计算两次,分别取相应计算结果。9. 加强区起算层号:有地下室时,通常取地下室最高楼层号。10. 指定薄弱层个数:对
5、刚度比突变形成的薄弱层,程序自动判断调整,对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对有转换构件形成的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11. 刚域:大截面柱和异型柱应考虑12. 保护层厚度:程序的保护层厚度是指构件外表面到钢筋中心的距离。13. 单双偏压:一般单偏压计算,双偏压校核;考虑双向地震时,采用单偏压;异形柱结构自动双偏压。14. 地下室外墙不能用于挡土墙设计(程序用均布荷载代替三角形荷载简化计算)15. vss向量稀疏求解器:计算速度快,但适应能力和稳定性稍差,LDLT三角求解:适应能力强,稳定性
6、好16. 层间位移角也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目的: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砼受力构件出现裂缝或裂缝超过规范允许的范围,二是保证填充墙和各种管线等非结构构件完好。17. 受剪承载力计算不够真实(以计算面积代替实配钢筋,以矩形柱代替异型柱和剪力墙),仅供参考18. 挡土墙底部弯矩、剪力不能传递给基础,设计条基时自动生成造成安全隐患19.梁两端标高超过梁高时认为悬挑,PMCAD中正常显示,计算不真实。20.上下层节点太近时可能不再提示,但satwe计算出错21.意外死机时pm数据丢失,
7、点“楼层组装”有时可恢复.22.08版satwe刚心质心重合23.09年以后的版本连梁抗震等级总按5级计算(查看结算结果文本文件)24、程序对带端柱的剪力墙肢的配筋计算,是分别按框架柱和剪力墙肢进行计算事实上,端柱和剪力墙肢为同一构件,应在同一控制内力下按同一构件计算截面配筋(电算端柱超筋时,应补充手算)25.结构规则性信息:目前不起作用。26.转换层所在层号:确定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并进行正确的内力调整。框架结构内力调整步骤我的原创 2009-06-0413:34 阅读148 评论0
8、 字号:大大 中中 小小1. 梁----强剪弱弯Ø一二三级剪力增大,详见高规6.2.5,四级时直接取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Ø梁左右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按顺时针及逆时针计算两次取较大值,以下部受拉时为正。2. 柱---强柱弱梁(此步骤应按情况分别调整)Ø四级可直接取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Ø一二三级梁柱节点处,除顶层和轴压比小于0.15者,按高规公式6.2.1-1,一级及9度尚应符合公式6.2.1-2注:1.公式是由梁端弯矩(因为分层法得到的框架节点弯矩一般不平衡)设计值之和得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